11央企190名责任人受处理

21.06.2014  09:15

原标题:11央企190名责任人受处理

昨日,国家审计署公布对华润集团、中石油等11家央企的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涉及烟草、军工、能源等领域,审计发现涉问题金额数百亿元人民币。截至5月31日,经整改挽回和避免损失32.96亿元。

审计资产量占企业过半资产总额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透露,此次审计资产量占企业资产总额的50%以上。

其中,具体问题包括,2012年华润集团所属华润电力下属单位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金额117.15亿元;2006年11月至2013年7月,中石油所属抚顺石化分公司等9家单位部分工程建设和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合同金额260.35亿元。2008年至2012年,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所属天威集团21个新能源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有20个未经董事会审议等法定程序,涉及投资额152.75亿元。

201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所属38家企业在工资总额之外列支工资性支出等,涉及金额2.56亿元。2012年至2013年,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中国船舶系统工程研究院通过虚列会议费、现场补助费的方式套取资金421.54万元,用于购买消费卡、接待费等支出。

已处理相关责任人190名

审计署介绍,截至2014年5月31日,相关企业已处理相关责任人190名,其中厅局级官员32人;企业已补缴各项税款1.78亿元,挽回和避免损失32.96亿元。对提出的62项审计建议,企业均已采纳。审计发现的相关人员涉嫌经济违法违纪线索,已经移送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处理。

审计署透露,下一步将重点揭露企业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线索、揭示企业重大风险隐患和管理漏洞,促进国有企业领域的反腐、改革和发展。

焦点

审计署企业审计司负责人透露,通过审计,发现的问题主要包括:部分企业执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不到位;部分投资项目论证不充分、程序不合规;财务管理不够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等。

违规招标

审计出问题资金达数百亿元

在审计署昨日公布的11家央企所发现的问题中,涉及金额最大的为违规招标问题,中石油、华润等央企牵涉其中,问题资金达近400亿元。

其中,2006年11月至2013年7月,中石油所属抚顺石化分公司等9家单位部分工程和物资采购未按规定公开招标,涉及合同金额260.35亿元,其中工程建设238.51亿元、物资采购21.84亿元。

华润集团下属的华润电力则是另一家违规招标的大户。2012年,华润电力下属单位未按规定公开招标,而是采取邀请招标、议标等方式确定工程承包方、物资及服务商,涉及586个项目、金额117.15亿元。

引人关注的是,已经落马的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曾多次被新华社《经济参考报》记者王文志及香港股民举报,而举报的主要事项就涉及到华润电力。

隐性福利

违规发放福利总额超2亿元

审计报告披露,中冶集团、中石油、大唐集团等多家央企及其所属企业,被审计出存在违规发放福利的问题。据北京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上述央企违规发放的职工福利超过2亿元。

其中,违规发放福利金额最高的为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所属的二十二冶及其下属12家单位,2012年至2013年6月,上述各单位采取虚开劳务费发票或直接以劳务分包预结算单入账等方式套取资金8666.84万元,主要用于发放职工工资性津贴及奖金。

除了中冶集团外,其他多家被审计的央企也被查出有类似的问题,如华润电力下属公司通过虚列原材料费用等套取资金854万元,用于购买超市购物卡发放给职工;大唐集团所属大唐同舟科技有限公司和大唐国际燃料公司通过虚列派遣劳务人员费用套取211.40万元现金设立“小金库”,全部用于向领导班子成员及中层管理人员发放奖金;中石油所属的两家公司,将所获利润3032.73万元以奖金、集体福利等名义违规发放给职工或相关人员。

此外,2012年,中国烟草总公司所属湖南中烟等38家企业存在超缴住房公积金和在工资总额之外列支工资性支出等问题,涉及金额2.56亿元。

高尔夫球场

投13亿违规建高尔夫项目

在审计署昨日集中披露的央企审计报告中,作为“富人运动”的高尔夫球被多次提及。除了违规建高尔夫项目等问题外,华润集团公款列支高尔夫消费211万一事同样引人关注。

在本次审计通报中,涉及违规建筑高尔夫球场共涉及两家企业、三个项目,分别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所属红塔烟草和云南红河投资有限公司自2008年至2010年投资6.81亿元建成的高尔夫球场仍未按规定清理处置,上述高尔夫球场共占1728.45亩。

此外,中冶集团两家下属公司也牵涉其中,其中一家投资5.76亿元、租地1640亩违规建设锦标级18洞高尔夫球场及配套设施,另外一家投资8488万元、占用农业用地860 亩建设高尔夫球场。

据北青报记者统计,上述三个项目共投资13.42亿元,占地达4228.45亩。此外,审计通报还显示,华润集团及部分所属单位于2012年公款列支高尔夫球消费支出211万元。

此前,中国政府曾对违规建设高尔夫球场一事三令五申,要求对违规高尔夫球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境外投资

央企再曝

境外投资巨额亏损

继审计署此前公布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境外投资有12个项目存在损失、浮亏或风险的情况外,审计署昨日公布的审计报告再度披露了还有央企的境外投资项目存在巨额亏损情况。

审计结果指出,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存在会计核算、经营决策不够规范,项目投资及风险管控不到位等问题。审计结果显示,兵装集团境外投资总体效益不佳,在境外投资成立的17家海外公司中,至2012年末有5家已停业、7家累计亏损1.38亿美元。

此外,航天科技集团境外投资及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至2012年底所属部分境外企业共亏损1.42亿元,且目前仍有两家企业的股权由单位委托个人代持。

国资损失

中冶集团

违规操作损失百亿

从审计报告来看,多家企业还因未批先建、未批先投等原因造成多项损失。

其中,中冶集团在被审计的2012年净利润为-98.4亿元,亏损近百亿元。审计署在审计中发现多个因违规操作而导致损失的例子。

例如,2007年8月至11月,在未经董事会批准、未按规定对民营企业联合体唐山恒通集团进行资产评估的情况下,中冶集团与唐山恒通集团以及1个自然人共同成立中冶恒通冷轧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恒通),此后中冶集团累计投入资金77.83亿元。至2012年3月国资委批复将中冶恒通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中国港中旅集团公司时,该企业净资产仅5.62亿元,形成损失72.21亿元。

观察

央企审计五年 今年被处理厅官最多

从2010年第一次单独公告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开始,审计署每年均会在五六月份公布十多家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至今已是第五年。五年间审计署如何重拳指向央企腐败?

北京青年报记者梳理过去5年的央企审计报告发现,今年公布的央企被问责人员人数和被问责厅局级干部人数,均创下历年之最。

人员

厅级干部处理超前三年总和

从2010年首次单独公告央企的财务收支审计结果至今,审计署至今共公布了对中央企业的62份审计公告,涉及到的央企达到50多家。在审计署持续加大审计力度的背景下,今年公布的被严肃处理的相关负责人达到190人,其中厅局级干部32人。

北青报记者查阅历年的企业财务收支审计公告发现:2010年公布的被问责的责任人为37人,其中局、处级干部33人;2011年公布的被问责的责任人为65人,其中厅局级干部为10人;2012年公布的被问责的责任人为87人,其中厅局级干部3人;2013年公布的被问责的责任人为70人,其中厅局级干部15人。

2014年被问责的央企相关负责人达190人这一数字,接近于前四年被处理259人的人数总和。除此之外,被处理的央企高管的人数也创下历年最高,此次公布的被问责的厅局级央企高管的人数为32人,比前三年共28人的总和还要多。

在近年反腐持续深入的背景下,中石油、华润集团等大型央企中的多名高管在此轮央企反腐风暴中相继落马,而中石油和华润又是此次审计署公布的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的审计对象,上述央企高管的落马是否与审计署通过审计所发现的线索相关,审计署昨日公布的审计公告未有涉及。

问题

央企隐性福利顽疾历年都有

近年,央企职工的隐性福利成为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而审计署每年公布的央企审计报告,则揭示出央企存在的隐性福利的冰山一角。

隐性福利手法花样翻新

在昨日公布的11家央企财务收支审计报告中,经北青报记者初步统计,华润集团、中冶集团、大唐集团等央企及其所属企业,存在违规发放职工福利等问题,涉及到的金额超过2亿元。

事实上,通过审计报告披露的央企隐性福利问题一直存在,其手法也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从早年屡被披露的发放住房补贴、违规持股,到近年采取的虚开发票套取资金的方式,央企的隐性福利每年都占据审计报告的一部分。

例如,2009年3月至6月,中核集团所属中国原子能工业公司未经中核集团批准,自定标准发放一次性职工住房补贴2268.80万元,就是违规发放住房补贴的一个典型案例。

在昨日公布的审计报告中,中冶集团所属单位采取虚开劳务费发票或直接以劳务分包预结算单入账等方式,套取资金发放职工工资性津贴及奖金,则是近年较常见到的方式。

购物卡福利成惯用手段

尽管部分央企发放隐性福利的手法越来越隐蔽,但一些常规的手法近年一直被沿用,例如发放购物卡等形式,几乎每年都能在审计报告中发现。

在用购物卡发隐性福利方面,近年出现了金额减少的趋势,今年的审计报告中不再出现过去动辄数千万元的购物卡金额。

例如,2007年至2009年,中核集团所属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和秦山第三核电有限公司以劳保用品名义向职工发放各类购物卡共计3228.53万元等等。2009年至2011年,中移动集团总部、中国移动研究院在福利费中为职工购买不记名多用途健身卡2405.74万元,实际可用于健身、餐饮、购物等活动。

而在昨日公布的审计报告中,提到的购物卡案例为华润集团所属江苏南热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等2家公司,购买超市购物卡发给职工的金额为854万元。

调查

五年审计报告涉及能源央企最多

北青报记者统计发现,2010年至今公布的5批央企财务收支审计报告,共涉及62次审计,大多数央企迄今为止只被审计过一次,不过,中石油、华润、大唐、招商局、国航等知名央企,五年内均被审计过两次。

如果从被审计的行业来说,能源行业的央企被审计的次数最多,达到近二十次。例如,审计署已对五大发电集团中的华能、大唐、华电、国电进行了审计并发布报告,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油企也早已悉数被审计。

近年备受关注的中石油,在三年内共被审计了两次,昨日公布的审计报告共用了2461字介绍问题,不但远多于大多数被审计央企描述问题的字数,也比上次中石油审计报告中描述问题的1778字要多。

有专家认为,能源行业的央企被审计次数多与能源业央企数量较多有关。另一方面,能源业属资金密集型行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出问题。

本版文/本报记者 孙昌銮

整改

烟草总公司称已要求

关停高尔夫球场

昨日,在国家审计署公布中央企业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后,国资委和被审计央企通过官方微博等方式作出回应。

国资委称:“感谢审计署的审计和社会的监督,并将积极配合审计署,督促相关企业深入剖析原因,寻求治本之策,着力解决共性问题。诚恳欢迎社会各界建言监督,共同建设阳光央企。

据了解,上述被“点名”的11家国有企业中,除中国烟草外,其他10户企业均属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中央企业。审计报告发布后一小时左右,10家央企迅速发布说明和整改报告,针对审计署提出的问题,表示高度重视,接受监督,积极整改。

华润集团在其官网表示,审计署公布的2012年度财务收支审计结果客观地反映了其2012年度经营管理情况和财务状况。目前,该集团审计整改已取得初步成效,截至2014年5月底,大部分审计发现问题已整改完毕。下一步,华润集团还将继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整改,同时建立惩防协同长效机制。

中石油在其官网披露了整改情况: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已让有关单位按照审计结果调整会计账目;在执行经济决策方面,已监督证照不齐的加油站补齐证件,并成立价格归口管理部门解决成品油价格未按国家政策销售问题;内部管理方面,修订了相关管理制度逐一进行改进。

另外,烟草总公司也在官网回应称,截至目前,审计指出的问题绝大部分已整改落实,个别问题仍在积极整改中。对于被通报的高尔夫球场,烟草总公司称已要求相关单位立即关停已建成的高尔夫球场,并研究决定对球场进行有偿转让。目前转让工作正按照资产处置审批程序报请有关部门审核,待批复同意后,拟将球场公开挂牌转让。

数说

央企审计五年

被问责责任人

2010年:37人(局、处级干部33人)

2011年:65人(厅局级干部10人)

2012年:87人(厅局级干部3人)

2013年:70人(厅局级干部15人)

2014年:190人(厅局级干部32人)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