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双降 楼市或成负利率最大受益者
央行双降 中国正式进入负利率时代
上周五央行宣布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及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记者调查发现,这次取消了利率浮动上限后,很多家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调到0.3%,低于基准利率0.35%。而定期存款方面,暂时未见大幅的利率提升。
银行存款利率降至历史新低,存款搬家现象将再度上演。买房?买股?还是选择理财产品?专家分析,历史上的负利率对股市的刺激主要是短期的,而对楼市正面影响更大。
银行
一年期定存利率最高为2.025%
央行此次双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4.35%;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1.5%;其他各档次利率相应调整。此外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央行同时提到: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
2014年11月22日以来,央行已经进行了六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从3%下降至1.5%,11个月以内存款利率惨遭腰斩。即使本次存款利率上限全面放开,但并不意味着银行可以完全自主调节存款利率,仍要受到央行约束及指导。根据前几次降息后的表现来看,预计本次降息之后银行存款利率上浮幅度将大多在20%~45%之间,其中,大中型银行上浮幅度将在20%~30%之间,只有少部分小型银行上浮幅度可能在40%~50%之间。
上周五晚央行双降后,各家银行也调整了存款利率。记者调查发现,这次取消了利率浮动上限后,多家银行的活期存款利率调到0.3%,低于基准利率0.35%。而定期存款方面,以一年期定期存款为例,根据目前公布的数据,北京银行和宁波银行最高,均为2.025%,是在央行基准的基础上上浮了35%。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等几家大型国有银行的最新利率为1.95%,是基准利率的1.3倍,与此前的上浮程度基本相同;股份制银行短期存款利率此次反超大型国有银行,包括广发、中信、浦发、民生、华夏、渤海银行在内的股份制银行一年期定存利率大多为2%;在城市商业银行中,部分银行暂未挂出价格调整。
恒丰银行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并不意味着存款利率会因此立即飙升。首先,我国现在总体上流动性是宽裕的,利率不具备迅速走高的条件;其次,央行仍然会采取窗口指导、自律机制等方式,对存款利率进行合理引导。
“利率市场化并不意味着利率全部由市场决定,未来央行对基准利率依然有着极大的调控能力。我国的贷款利率早已先于存款利率完全放开,但在贷款利率放开以后,央行依然能够通过调节贷款基准利率来影响银行贷款利率水平,因为商业银行在逐渐适应自主定价的过程中,依然会适当参考央行的基准利率。这也就意味着在本次存款利率放开之后,央行依然可以继续调节存款基准利率来影响银行存款利率水平。” 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认为,未来新的基准利率将出现,尤其重要的是回购利率。
股市
负利率与股市关联度并不高
“我们在考虑是否加仓了,但要是能调一点更好。”针对上周五央行突然宣布“双降”,有广州私募人士表示。据了解,不少投资者认为央行双降对股市带来实质性利好,甚至有加仓的打算。不过,记者从历史数据发现,整体上,负利率对股市的关联度并不是很高,而积极影响往往表现在负利率时代的初期。
根据央行最新数据,截至9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为133.73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为54.1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为40.48万亿元。
在很多投资者心中,如果持续负利率使得储蓄搬家,部分资金转战股市,也许未来行情还值得期待。“这个逻辑是成立的,钱存在银行是贬值的,需要寻找出路,至少能实现保值。这样就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入股市,从而推动股指上涨。”这位私募人士认为。
实际上,根据格上理财提供的消息,私募圈基本上开始准备或已经介入股市。据统计,9月1日至10月10日期间,合计225家私募参与调研了476家上市公司,老牌、大牌私募机构均有现身,如泽熙投资、星石投资、重阳投资、朱雀投资等。
但历史数据显示,巨量存款对股市的影响不具有持续性。数据显示,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历过4次负利率时期,分别是1992年10月~1995年11月、2003年11月~2005年3月、2006年12月~2008年10月、2010年2月~2012年3月。如果从总体看,仅仅在1992年到1995年期间,沪指有4.31%的整体涨幅,其余三次A股均是大幅下跌,其中,在2006年到2008年累计下跌了30%以上。
而从2000年之后的几次负利率时期A股表现看,虽然总体表现并不理想,但往往在负利率初期,市场有较好的表现,而且股市上涨往往先于负利率出现。如2003年11月之后的5个月,上证指数累计上涨了33%。但在此后的半年中又大跌了35%。2010年2月到4月,沪指反弹了近10%,但到2012年3月,沪指从3182点一直跌到2013年3月的2300点附近。
有分析人士指出,在利率走低的负利率初期,市场信心开始回暖,企业盈利增加和流动性宽松,包括股价在内的资产价格都将出现上涨,推高CPI。但当出现价格上涨加速或过热时便有了政策调控,负利率在内的所有利好因素都被抵消,股指回调在所难免。
因此,当前在负利率时代初期,投资者沉睡在银行的钱,可以适当搬到股市,看好券商、有色、煤炭等传统蓝筹股超跌反弹,以及新能源、健康中国、互联网等新兴产业。
楼市
可能是负利率最大受益者
“这几天忙得不得了!”一位广州某国企部门负责人称。忙碌的原因是卖楼。该公司位于中心城区的一个楼盘一天就卖出了将近3亿元。而据记者了解,受到楼市调整政策放开,以及银行利率下降影响,房地产市场出现回暖迹象。通过对比,记者发现,过去几次负利率时代,对楼市的影响远远好于股市。因此,楼市有望成为负利率时代的最大受益者。
“目前楼市有两大利好,一个是利率走低,特别是负利率时代来临;另一个就是政策支持。”广州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开发商称。
记者获取的数据显示,在4次负利率期间,房价均出现明显上涨,整体表现好于股市。其中,在房改之后的2003年至2005年,商品房房价累计上涨34%;2006年到2008年上涨12.8%。而2010年到2012年也上涨了10%以上。
因此,有机构人士建议,如果资金充裕又觉得股市风险较大,不妨关注楼市变化。不过,由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是个房子都会涨价”的时代预计一去不复返。因此,有专家认为,地段仍然是购房者首先考虑的因素,三类房子可以“收储”,如中心城区稀缺性房产,地铁等交通便利的具有地位特殊性的房产以及学区房。
理财建议
1
存款搬家首选理财产品
银行存款利率降至历史新低,对于老百姓来说,存款利率甚至跑不赢CPI,把钱存在银行无疑相当于贬值。
记者计算发现,此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的基准利率仅1.5%。也就是说,如果在不考虑上浮的情况下,市民拿10万元存一年定期,到期本息是101500元。而刚刚公布的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6%,如物价维持1.6%的上涨速度,那么今天的10万元可以买到的商品一年后就需要101600元。也就是说,如果通过存款的方式放在银行,我们的财富缩水了100元。
对于很多老百姓来说,存款利率一降再降,已经没必要再去银行存款了,存款搬家现象将再度上演。那么,老百姓的存款将搬向哪里呢?
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银行理财等稳健类理财产品是首选。原先在银行存款的储户风险承受能力大多不高,其中老年人占到较大比重,因此即使不存款,也要寻找安全级别相近的理财产品。
另外,互联网理财产品也将被纳入考虑范围。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宝宝、票据理财、保险理财等产品风险也相对较小,虽然今年收益率也在不断下降,但收益率仍要远高于存款利率,目前此类产品在中老年人群中越来越普及了。
2
股票股息率可达12.48%
截至上周末收盘,有215只沪深A股的股息率高于1.5%,也就是说不考虑今后股价变动因素的话,买上述215只股票的股息收益就高于定存的收益。其中股息率最高的前三只股票为方大特钢、格力电器和上汽集团,股息率分别达到12.48%、8.24%和7.32%。
在这批高股息率个股中自然少不了银行股的身影。股息率最高的分别为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股息率分别为5.4%、5.16%和5.08%;交通运输行业也不乏高股息率的个股,深高速、宁沪高速和大秦铁路的股息率分别高达7.64%、4.99%和4.91%。
此外,化工行业也不乏高股息率的个股,如鲁西化工、中国石化的股息率分别为4.8%和4.07%。
从上述数据不难看出,高股息率个股大多出自主板蓝筹板块。本报记者发现,大比例现金分红公司通常具备三个特征。首先是以主板蓝筹股为主,这类公司由于股本较大、股价偏低,不便进行股份转送,利润分配通常以派现形式展开,再加上其股价较低,因此股息率也相对抬高,如上汽集团、雅戈尔、中国银行等公司的股息率就长期领跑A股市场。其次是大股东控股比例较高的个股,由于单一持股基数较大,大股东在现金分红中通常受益明显。第三是以新股为代表的现金流状况较好、资金较为充裕的公司,只是考虑到股价因素,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公司的股息率相对来说并不起眼。
提醒:进场时间越短股息税越高
不过,也有市场人士提醒投资者,由于市场上的股票价格不断波动,当它处于比较弱的态势时,投资者所获取的股票红利收益,也就很难抵得上股票价格下跌所带来的损失。
而目前A股的股息率还存在不少“硬伤”,个股高股息率不等于高回报率。其中,股息税的影响是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按照目前执行的差别化红利税征收政策,持股超过1年的,税负减至5%;持股期介于1个月至1年的,税负维持10%;持股在1个月以内的,税负提升至20%。可见,对于短期的进场者,股息税的征收力度是非常严厉的。
而对比银行定期存款的利息,股息要作除息处理,假设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如果投资者拿到了0.5元的现金红利,股价则会同步低了0.5元。(记者 李婧暄、张忠安、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