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失物“回家”也是“三个出行”的具体体现

20.02.2014  11:38

  春运期间,因旅客匆忙赶车,物品遗失现象增多。记者2月18日从南昌铁路局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春运以来南昌铁路局客服共受理千余起失物招领,涉及1096件失物,其中,500余件找到失主,其余近半物品无人认领。(2月19日《江西日报》)

  2014年春运即将落下帷幕,伴随着庞大的旅客客流在春运旅途中的迁徙往返,数量众多的各类旅客失物被遗留在了车站中。据媒体报道,各大车站存放的失物件数少则数百,多则上千,仓库内存放的失物可谓“物满为患,堆积如山”,给铁路部门后续服务工作带来不小的困扰。

  春运期间,客流量骤增,乘客丢失的行李数量也随之激增。按照铁路规定,旅客遗失的行李一般会在站点内保存半年时间。以往,对于旅客遗失的物品,迫于信息发散条件限制,铁路站点部门基本上只能采取“等客上门”的方式等候失主。而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铁路服务新思维、新方式的主动介入,透过铁路失物招领这一最小的窗口,我们看到,失物招领信息已经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上广泛扩散,最大程度地将信息公之于全社会的范围,所产生的影响和效率较之以往已有了极大的进步。

  今年铁路春运提出“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三个出行”工作目标。在2014年春运即将收官的此刻,我们再来体会这一目标的真义便不难发现,“三个出行”所体现的都是与老百姓春运出行利益最直接相关的方面。安全、方便、温馨既是铁路部门“接地气”的总体目标,也是民众在春运旅途中最需要得到的服务。通过铁路部门对“失物招领”新方式的运用,窥其一点,便可体会到铁路部门在思想观念上的关键性转变。

  所谓“安全出行”,除了保证旅客自身平安到达目的地,也包括随身携带的财产物品随之顺利抵达;所谓“方便出行”,即是在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后,完善的服务措施能够保证善后处理工作有效进行。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最终实现“温馨出行”的更高层次的目标,让民众真真正正感受到铁路服务理念的根本性转变。

  同时应当看到的是,以“三个出行”为主题的铁路服务新理念仍有许多有待提升的空间。就“失物招领”一项而言,更多的失主考虑到的恐怕还是领取成本的不合算而选择“主动放弃”。面对这样的顾忌,铁路部门是否可以进一步优化措施手段,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的得天独厚的运输条件,在与失主取得联系后以“货到付款”的方式将失物为失主送抵所在城市的车站,这样既为遇到困难的失主解决了后顾之忧,又通过这样贴心的方式树立了铁路全新的服务形象,何乐而不为呢?(王明远)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