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作业”背后是“教育欠账”

05.03.2014  16:32

  “在校内主动结识一位不认识的异性朋友,并且需要知道对方的姓名、手机号、寝室号等具体信息。”老师布置这样的作业,你会不会很惊讶?这几天,武昌某高校大二女生小宁,就遇到了这个很特别的作业,她正在思考该怎样完成。 ——3月3日《楚天都市报

  相比于眼下一些中小学校在男女生交往上的距离之限、盯女生时长之要求,此处高校教师的特别作业,无疑显得非常大度,特别开恩。难怪一些人将之称为一种“福利”了。

  只是且慢对之吐槽、拍砖。须知,这是在大学校园,又是教育学专业,在对学生交往、表达等能力培训上,即便其招术再奇异,再剑走偏锋,也不为过。何况,若联系眼下在校大学生在交往、表达上的实际,此番看似很特别的作业,也颇有些因材施教,因人制宜呢!

  可以说,面对教师的这种特别要求,奇葩的不是作业,而是不少大学生在交往、表达等基本素质与能力上的欠缺。

  这里,大学生们有如此“尴尬”之今日,与这些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苦读应试书”之当初,密切相关。甚至可以说,正是十几年如一日的目不斜视,心无旁鹜,唯分是瞻,唯考是看,正是教室、宿舍、厕所的长期“三点一线”,及从学校到家的来去匆匆,才使得这些人虽说最终在高考这一千军万马PK中,过得独木桥,登上大雅堂,可一分独高背后的综合素质欠帐,在交往、表达、胆量等实际能力上的欠缺,却是人们心头不可绕过的缺憾。

  大学“奇葩作业”能轻松面世,其“”从何来?“”又向何方?在其“惨然”绽放中,所需要的阳光、空气、水分、肥料等,又是否很适宜?面对这些问题,显然不是一个大学作业、大学教育所能回答,还需追本溯源,还靠正本清源,还须人们准确把脉,对症下药,以期彻底解决。(张兰军)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