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向国会申请地面打击IS 军事行动时限3年

13.02.2015  11:41

美国要开战

美国总统奥巴马11日向国会提出请求,希望得到国会正式授权,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采取军事行动,派遣军事力量打击这一极端组织。

外界将奥巴马的这一请求视作美国对极端组织的正式“宣战”。尽管奥巴马在请求中明确限制出动大规模地面部队,但一些议员认为,提案用词“宽泛”且“模糊”,难获通过。

IS在招兵

美国情报部门官员认为,美国及其盟友对“伊斯兰国”(IS)的空袭未能降低外籍极端人员前往叙利亚加入极端组织的速度。美国全国反恐中心主任尼克·拉斯穆森表示,全球范围内投奔“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人数比上次统计的多了1000人。

连杀人质惹众怒

奥巴马在请求中说,“伊斯兰国”“暴力和屠杀的行为可耻”。这一组织夺取伊拉克和叙利亚大片领土,杀死数以千计平民,并试图在阿拉伯国家中心地带建立一个实行严苛教法统治的中心。

伊斯兰国”近来接连杀死一些西方人质,并处死约旦飞行员马阿兹·卡萨斯贝,招致国际社会愤怒。美国政府10日确认,美国援助人员凯拉·米勒遭“伊斯兰国”杀害。

奥巴马提议,在必要情况下对“伊斯兰国”采取地面行动,包括营救人质、出动特种部队刺杀极端组织领导人、采集情报信息和给予当地国家部队支援。

军事行动时限3年

如果获得通过,这将是2002年时任总统乔治·W·布什发动伊拉克战争以来美国国会批准的首个战争授权。

为争取国会支持,奥巴马对部署军事力量的构成和规模作出限制,没有要求授权美军开展“长时间、大规模地面战斗行动”。奥巴马说,这些行动将交由所在国当地的部队执行。

按照奥巴马的方案,自授权获得通过之日起,美国对“伊斯兰国”军事行动的时限为3年,“除非再次获得国会授权”。奥巴马说,这一时间限制并不是要求在给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而是希望自己2017年总统任期结束后,国会可以在下任总统上任时重新审议。

提案用词太宽泛

尽管奥巴马对军事行动作出种种限制,但一些国会议员仍存疑重重。

一些议员担心,由所在国当地的部队执行大规模地面战斗行动能否产生效果。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议员蒂姆·卡因说:“当地部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让他们去和‘伊斯兰国’作战?

不少人认为,奥巴马的提案中用词过于宽泛。他们希望,对出动地面部队施加更加严格的限制。

民主党议员亚当·希夫说,提案用词“太过宽泛和模糊……我们中没有人知道‘持久进攻战斗任务’是什么意思”。

美国白宫发言人约翰·欧内斯特说,奥巴马有意用词模糊,旨在为执行授权提供灵活度。

石中玉(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90国2万人效力

美国情报官员定于11日在国会众议院国土安全委员会出席听证会,报告盘踞于叙利亚和伊拉克多地的“伊斯兰国”及其他极端武装招募人员的情况。

美联社援引情报部门官员的证词稿报道,估计全球90个国家大约2万人已经前往叙利亚,为“伊斯兰国”或其他极端组织效力,其中至少3400人来自西方国家。

美国全国反恐中心主任尼克·拉斯穆森在证词中说,全球范围内投奔“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人数比上次统计多1000人。其中,已经或试图进入叙利亚的美国公民或居民达到150人,比一年前的数字增加100人;比去年秋季的数字增加50人。上述美国人中,一些被拦截,一些在作战中死亡,少数人仍在作战。

拉斯穆森说,外国人前往叙利亚加入极端组织的速度史无前例,远超先前20年发生在其他热点地区的情况,包括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拉克、也门或索马里。

遣返回家也是隐患

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担心,一旦前往叙利亚参战的极端人员返回西方国家,可能会在本土策划和实施袭击,正如1月发生在法国巴黎的严重恐怖袭击事件。

美国国土安全部情报部门主管弗朗西斯·泰勒在证词中说,眼下没有确凿情报显示美国即将受到这类袭击。然而,在叙利亚参战的极端人员可能会接受技能训练,从而回国发动有组织或“独狼”式恐怖袭击。另外,“基地”组织可能把处于战乱的叙利亚变为根据地,进而策划针对美国本土的袭击。

而且,由于美国驻叙利亚使馆已经关闭,中央情报局在当地也没有长期派驻特工,因而难以追踪外籍极端人员的行踪以防止他们潜回西方国家。“在叙利亚,了解当地情况非常困难,”美国中央情报局分管反恐行动的高官迈克尔·斯坦巴克说。

惠晓霜(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观点】

伊斯兰国”为何剿而难灭

美国及其盟友6个多月来的空袭行动也难以将其击垮,“伊斯兰国”究竟为何剿而难灭?

伊斯兰国”方面

●“伊斯兰国”的前身是一个逊尼派反政府武装,兴起于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之后,一度效忠“基地”组织。当其露出极端主义倾向、引起世人警觉之时,它已然形成气候。

●“伊斯兰国”极端武装是一支不穿军装的队伍,他们隐匿在城市和人口密集地,使用民用车辆移动,熟知如何规避空袭危险。

●“伊斯兰国”拥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充足的资金保障,并善于借助互联网宣传鼓动,还通过强夺油田、抢劫银行、垄断商业、借名投资、文物走私、贩卖人口和劫持人质收取赎金等各种手段,实现了经济来源“多样化”。

●“伊斯兰国”利用民生问题,大肆鼓吹“拯救和改造”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在贫困人口和弱势群体中发展支持者。

打击“伊斯兰国”方面

●极端思想在中东的蔓延,尤其年轻人更容易受到蛊惑而选择加入“伊斯兰国”。

●在打击“伊斯兰国”过程中,各方的小算盘显而易见:西方视巴格达为盟友,却拒绝同叙利亚巴沙尔政府和伊朗合作;土耳其因排斥巴沙尔政府和不信任库尔德人,不愿助库尔德人打击“伊斯兰国”一臂之力;海湾一些国家则对“伊斯兰国”的命运心态复杂,因为“伊斯兰国”的失败意味着伊朗和叙利亚的胜出。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