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首位女将军李贞坎坷婚姻:志同道合被拆散

16.12.2013  18:44

  原标题:新中国首位女将军李贞坎坷婚姻:志同道合被拆散

  李贞,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女将军,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虽然李贞的威名早已家喻户晓,但她曾三次结婚,两次离婚, 饱尝爱情与婚姻酸甜苦辣的坎坷经历却一直鲜为人知。

  第一段婚姻:苦难童养媳

  1908年,李贞出生在湖南省浏阳县小板桥乡。父亲李光田,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全家8口人仅靠租种地主的两亩半田和捕鱼为生。由于一直想要个儿子,李光田唉声叹气地看着自己的第六个女儿,失望得连名字都不想给她起了,只是随便地叫她“旦娃子”。不久,李光田因劳累过度一病不起,最终离开了人世。

  李贞6岁时,母亲见家里长期连饭都吃不上,为给女儿一条活路,经打听得知一户姓古的人家家里没有女孩,想找一个养女,遂含泪将李贞送了过去。谁知,古家已有3个女儿,名为要收养女,实则是招童养媳。

  李贞成了实质上的丫环。不仅必须用弱小的身体承担打水、砍柴、洗衣、做饭、带孩子等繁重劳动,甚至时常得挨打受骂,身上青一块紫一块几乎是家常便饭。

  好不容易熬到了15岁。一天,不堪忍受的李贞跟几个同样是童养媳的女孩悄悄商量,决定偷偷离开婆家,到城里去做女工。古家察觉后,担心李贞一去不回,便决定让她圆房。1924年正月,16岁的李贞与丈夫举行了婚礼。

  丈夫叫古天顺,比李贞大4岁,虽耿直忠厚但脾气暴躁,对于从小被家里当作丫环的李贞,并没有什么夫妻感情,之所以同意完婚,纯粹是出于父母之命。而李贞更是充满着怨恨。双方自然毫无爱情可言。

  一次,上山砍柴的李贞被倾盆大雨淋得湿漉漉的,而从田里劳动回来的其他古家人,同样也被淋湿了衣服。可婆婆一进门,便责骂李贞没有给他们预备干衣服。李贞解释道:“我也上山砍柴去了……”但话未说完,古天顺见李贞竟敢顶撞母亲,抄起一根棍子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朝李贞打去。遍体鳞伤的李贞感到非常绝望,决定一死了之,于是跑出去投塘自尽,但被邻居拦住,并劝她说:“女人生来就是受苦的呀!你看我,六十多岁的人了,还要上山砍柴,还要挨丈夫的打骂,这是命呐,女人的命啊!我们女人就要认命呐……

  李贞并没有成为认命的女人。

  1926年春,姐姐悄悄告诉李贞:“我们区里来了共产党,还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让妇女翻身做主,不再挨打受骂。

  “真的?”李贞有些不信,但却迫不及待地说:“如果真的这样,我也要参加!

  次日,姐姐带她到永和区秘密参加妇女协会。接待的同志问她什么名字。“旦娃子。”李贞答道,因为此前她一直被这么叫,从来就没有过真正的姓名。

  “你也不姓旦啊?再想想。”那位同志说。

  想着,想着,李贞突然想起“忠贞不渝”四个字,忠贞就是忠诚不变,当然她那时考虑更多的是自己夫妻的状况,寄托着美好的梦想,“那就叫李贞吧?”她试探着问。

  “好名字啊!”接待的同志高兴地说。从此旦娃子终于有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姓名。

  此后,李贞为党传送过许多秘密文件。同年10月,北伐军进入浏阳,革命形势迅猛发展,李贞带领一批进步妇女搞宣传、做军鞋,为北伐军征兵筹粮。不久,李贞被选为永和区妇联委员。1927年3月,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对于古天顺,李贞曾好多次动员其参加革命,但古天顺根本不理,甚至还想限制李贞的活动。“志不同不相为谋”,夫妻之间本来就不堪一击的感情,更加摇摇欲坠。为远离桎梏,李贞干脆住到永和区上,夫妻关系变得名存实亡。

  两个月后,湖南发生“马日事变”,反动势力大肆屠杀共产党人。李贞也被列入黑名单,街上到处都是通缉她的布告。古家因担心株连,不仅反复申明断绝与李贞的关系,还急忙给李贞母亲送去一纸休书,算是与李贞离婚了。

  躲在娘家屋后深山里的李贞得知这一消息,不仅没有沮丧,反而欣慰地笑了,因为她从此终于可以自由自在地投身革命了。

  第二段婚姻:被逼离婚

  敌人的血腥大屠杀,并没有吓退李贞。等搜捕稍有松懈,李贞便开始联络幸存的共产党员,成立了秘密党小组。

  1927年10月,王首道、张启龙等奉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先后回到浏阳东乡,着手重建党组织,并与李贞一起组建了中共浏东特别支部、浏东游击队,张启龙担任中共浏阳县委宣传部部长兼浏东游击队政委,李贞担任士兵委员会委员长。

  张启龙是李贞的入党介绍人,曾在李贞的工作、学习、生活上,给过不少的帮助。1928年5月,张启龙去湘东特委开会时,在一个名叫观音塘的地方,被反动团防局团丁抓住。鉴于张启龙是浏阳“十大匪徒”之一,李贞和游击队员明白,如不及时营救,一定凶多吉少。

  “我们假扮迎亲队伍,混进观音塘,然后里应外合,打他们个措手不及,一定可以救出张启龙。”在与游击队员商量营救方案时,李贞擦去眼泪,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一建议得到大家一致认可,因为按当地的风俗,娶亲是一种热闹而又严肃的事,一般情况下不会受到阻拦。

  “新娘”自然非李贞莫属。次日,十几个壮汉敲锣打鼓,拥着一乘花轿朝观音塘走去。团丁头目走上前来掀起轿帘,见里面端坐着新娘子,便让他们过了关卡。“迎亲队伍”走到团防局门口,“轿夫”迅速从花轿里取出枪支,打倒哨兵,李贞也跳出花轿,与队员们一起冲进团防局,外围的游击队员听到枪响,也随之发起了攻击。经过激战,张启龙得救了。

  在张启龙对大家连声道谢时,有人却故意开起了玩笑:“你这次得救,应该特别感谢‘新娘子’李贞!最好的感谢就是让她做一次真正的新娘子。

  张启龙望着披红戴绿、满脸通红的李贞,稍一迟疑,便鼓足了勇气:“我同意,你呢?”李贞羞涩地点了点头。

  三天后,两人举行了简单的婚礼。

  1929年初,李贞怀孕了。但在险恶的环境下,并没有给李贞、张启龙带来多长的喜悦。不久,李贞带领部分游击队员与围剿的敌人发生遭遇。周旋两天两夜,李贞等终因寡不敌众只剩下5个人,且被逼上山崖。弹尽粮绝之际,“抓活的!”“抓活的!”敌人的嚎叫声不绝于耳。不愿意当俘虏的李贞把心一横:“我们不能让敌人抓活的,是共产党员,是革命者,跟我往下跳!” 话音刚落,她第一个纵身跳下悬崖……5个游击队员牺牲了3个,李贞和另一个队员因落到一棵大树上才幸免于难。当李贞醒来,发现刚刚4个月的胎儿流产了。

  1931年7月,张启龙奉苏区中央局的指示,离开湘东特委,前往湘赣苏区参加组建中共湘赣省委,任省委常委兼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李贞也随之来到湘赣苏区,任省妇委主任兼军区医务学校政委。

  当时,湘赣苏区正遭遇肃反扩大化。以省总工会负责人刘士杰(后任湘赣省委组织部长,因叛变被处决)为首的“”倾路线代表以反“AB团”为名,解散了省工人纠察队、省青年突击队,甚至一批年仅十几岁的青少年也被当作“AB团”分子关押。张启龙对这种做法非常不满,并及时向省委作了汇报。心胸狭窄的刘士杰出于报复,以“阶级异己分子”的罪名将张启龙秘密关押起来。为了不连累李贞,张启龙痛苦地在保卫局事先准备好的“离婚申请书”上签了字。

  李贞接到判离通知后,伤心地大哭了一场,找到保卫局提出申诉,请求保持他们的夫妻关系,但却遭到无情拒绝。

  一对志同道合的夫妻,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拆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