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女性生活质量调查显示 本科学历女性婚姻最幸福

19.11.2013  15:22

  在家庭中,哪些因素影响了女性对婚姻生活的满意度?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如何?日前,天津市政府妇儿工委、市妇联委托天津日报调查研究中心,进行了一次全市范围内的女性生活质量大型调查。调查对象为天津市范围内,年龄在20岁~65岁之间的女性居民,共收回有效问卷5130份。调查显示,大本学历的女性婚姻最幸福。

   婚姻幸福感与学历有关系吗

  【调查解析】

  天津女性婚姻生活幸福指数较高,达到了84.32%。仅少数被调查者认为自己的婚姻生活不幸福或不太幸福。

  首先,随着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女性婚姻生活幸福感指数不断提高,在“大学本科”学历点上达到极值。当女性学历达到“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时候,婚姻幸福感指数出现了大幅下滑的趋势。

  其次,家庭收入的提高给女性带来的幸福感,不如女性个人收入提高带来的幸福感多。幸福感与家庭收入之间是正向相关但收益递减的关系。妻子收入相对丈夫越低,不满意婚姻的比例就越高。

  最后,子女数量与女性婚姻生活幸福指数呈负相关的关系。与拥有多个孩子的女性相比,拥有0个~1个孩子的女性婚姻生活要更幸福。育龄妇女大多认为满足精神需求是最重要的生育理由,而第二个孩子的养育成本是主要考虑因素。

  【案例说明】

  “最终一定会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只是这个寻找的过程中会充满了压力和焦虑。” 在某传媒公司工作的小王讲述了她的相亲经历及矛盾心理。

  “刚走进大学校园,老师就曾指点我们,如果将来打算继续深造研究生,就要马上把自己的个人问题提上日程。”小王说:“上了研究生,我才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这些高学历女生为了提升自己付出了太多的青春与时间,在生活中却要承受太多的压力。几次相亲失败以后,我在反思,难道是我的要求太高了?学历高,工作好,能力强的人是不是几乎不存在,或者说很难遇到?3年的研究生生活,是使我的生活变得更好,还是给我增添了更多不必要的烦恼呢?

  如今,小王逐渐面对现实,放弃了高学历的相亲标准,“但降低要求的过程,也是我的幸福指数降低的过程。”小王无奈地说。

  【专家观点】

   自我追求与现实生活脱离会降低幸福感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所长张宝义说,教育对幸福感的提升具有综合性,如高学历妇女的职业、收入、生活趋向、群体属性与低学历妇女有较大的差异,直接影响到了她们对幸福感的评价和认知。从调查的数据可以看出,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女性幸福程度最高,而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女性幸福程度反而下滑,这似乎是一个反论,但这恰恰反映了女性的教育与生活之间所存在的矛盾关系。女性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活,但是高学历女性因其知识背景和自我追求容易与现实生活脱离,使自我陷于某种困境之中,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幸福感受。

  家庭收入对于女性的幸福程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低收入家庭更为明显,当家庭收入从低收入到中产阶层过渡时,这种幸福感会有显著提升。但是当家庭收入达到中等收入以后,女性的幸福感受家庭收入的影响就会降低,产生“钝化”现象,精神需求对幸福感的作用则成为主导。至于女性作为妻子的个人收入与丈夫收入的差距,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她们的幸福感,对于婚姻风险意识较高的女性,这种感受更为明显一些。在现实生活中,收入较高的丈夫们往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于他们的事业,这会使他们对家庭生活的关注减少,客观上成为降低女性幸福感的重要原因。

   女性是否掌握家庭经济权

  【调查解析】

  有关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主观感受方面,调查设置了婚姻生活满意度、家庭决策模式、夫妻关系情感纽带、家庭暴力现状等指标。

  在被问到家庭中夫妻比较而言经济大权掌握在谁手中时,65.23%的被访女性表示,在家中自己掌握经济大权。被访女性表示,自己所掌握的“经济大权”多为流动财产的支配权或家中账目的管理权等,近六成女性表示自己掌握家中流动财产的支配大权。

  随着女性个人收入的增加,女性对家庭收入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虽然目前家庭中房产等固定资产登记在丈夫名下的比例比登记在妻子名下的多,但在购置房产、汽车等方面,女性参与决策的比例不断增加。另外,女性在财产管理上的天赋和能力高于男性,因而对财产特别是对流动财产有更多的管理权。

  【案例说明】

  小张结婚已有4年,婚后两人的财产一直由她掌管。刚结婚时,夫妻俩的工作时间不长收入有限,但每月小张都精打细算,把还贷款和各种日常生活支出安排得井井有条。不仅如此,她还将每月结余以基金定投的方式化零为整存入银行,现在这笔存款加盈利已经由开始的4位数达到了5位数。如今小张又将该笔存款转为利息高且较为稳健的理财产品。“按理说以我们当时的收入水平,还完贷款每月几乎没有节余,在我的坚持下,每月虽少但持之以恒,也小有收益了。管理家庭财产也是需要能力和智慧的,刚开始老公也因为花钱不自由而抱怨,但现在他对我是心服口服,工资一交不用他再操任何心。

  【专家观点】

   掌握家庭经济大权是当代女性家庭地位的主要象征

  张宝义说,人类社会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分工合作,人们在彼此的合作中相互依赖,同时也在彼此的分工中体现自身的价值。中国的传统是“男主外,女主内”,这实际上是家庭分工的一种形态。女性在家庭中最主要的责任是持家,以此保障家庭生活的正常运转,无论是普通家庭还是豪门贵族,持家一般都由女性承担。而女性持家也确实胜于男性,她们大多会通过自己的智慧,把家务料理有序,使家庭功能发挥到“最大化”。在此背景下,女性不自觉地就掌握起家庭的经济大权,而这种权力归属对家庭生活的顺利进行非常有利。天津市六成女性掌握家庭经济大权,反映了中国家庭生活分工合作的模式,同时也反映了女性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当代社会,尽管中国人的家庭意识有所淡化,但是家庭仍然是社会的坚实基础,家庭不仅是一个生活单元,也是一个经济单元,对于中国人的重要性远超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可以肯定,这种深厚的家庭理念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当代中国女性的家庭地位,她们在家庭生活中所具有的经济权力,是这种地位的主要象征。

   你了解家庭暴力吗

  【调查解析】

  经调查,五成的被访者认为周围没有家庭暴力情况;部分被访者对家庭暴力情况“不太了解”;仅有27.62%的被访者认为家庭暴力情况较为“普遍”或“有,但不普遍。

  据调查,公安机关、妇联及人民法院成为女性维护自身权益的首选组织。调查结果反映出当代女性在遇到侵权问题时,处理的方式更为理性化,多数女性的处理方式为积极面对,诉诸法律解决问题,维护自身的权益。

  【专家观点】

   社会应当关注家庭暴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天津市妇联权益部部长苑向者表示,在接访的女性维权案件中涉及家庭暴力的占婚姻家庭类的18.1%,且以夫妻间男对女实施暴力、虐待为主,比例高达93.9%,且大部分造成了身体伤害。

  张宝义说,家庭暴力的产生原因有许多,既有个体原因,也有社会原因。

  从社会层面讲,家庭暴力主要源于家庭内部权力的不平等,缺乏夫妻之间权力的“制衡”。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妇女逐步享有了与男性相同的各项权利,女性在经济上不断获得独立,促进了女性自身的权利保护意识以及权利追求,由此使夫妻之间的权力能够产生“制衡”,在一定程度上为减少家庭暴力创造了条件。此外,现代社会的婚姻制度、家庭小型化、家庭经济功能弱化以及人的素质的提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家庭暴力处于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可以肯定,只要有家庭的存在,家庭暴力就不会消失,特别是当前,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也在发展变化,如“冷暴力”的不断蔓延应当成为社会加以关注的现象。调查数据中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认为周围没有家庭暴力,这其中并不包含“冷暴力”。(李川 邵洁) (中新网江西新闻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