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荒”抬高奶价 未来形势不容乐观

23.12.2013  20:47

进入12月份,光明、三元等众多品牌的乳制品纷纷提价,袋装奶从1元多迅速逼近2元。专家预言,即将到来的元旦和春节,部分品牌的牛奶还会继续调价。

谁动了消费者的“奶瓶”?奶价为什么会涨?奶价还会不会降?记者采访了解到,席卷全国的“奶荒”抬高了奶价。临近春节,牛奶可能再次面临涨价高峰。

疯涨的奶价

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2013年乳业的话,最贴切的莫过于“”字。从下半年开始,在超市、商场里买的牛奶越来越贵,1元多的袋装奶逐渐难觅身影,“2元奶”渐占主流。

石家庄一家超市的店主告诉记者,某品牌袋装半斤装牛奶,9月初一箱16袋价格为30元,随后涨到32元,到11月份涨到39元,进入12月份涨到了42元。短短3个月时间,每袋价格涨了约0.8元。

牛奶从1元钱涨到1.4元,用了大约3年时间;从1.4元涨到1.8元,用了大约3个月;从1.8元涨到2元,用了不到1个月。”超市店主告诉记者。

奶价上涨的同时,很多市民发现,在各大超市,1元到2元的低端袋装牛奶供不应求,甚至常常断货。被采访乳企坦陈,在奶源紧缺的情况下,企业优先考虑的是利润高的高端产品,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产量只能减产甚至不生产。

每年元旦到春节,是奶产品的传统旺销季节。业内人士说,今年“双节”,随着市场变化,某些品牌牛奶的价格仍有可能会继续上调。

牛奶为什么涨价?

受访企业称,奶价上涨源于“奶荒”。

从今年年初开始的“奶荒”来势汹汹,席卷全国,且愈演愈烈。原奶紧缺导致诸多企业“吃不饱”,纷纷提价收奶,原奶价格从年初的一公斤3元左右飙升到目前的5元左右,成本压力骤然增大。乳企给出的奶产品价格上调的原因,正如三元乳业在其调价公告里说的,是因为“企业无法通过内部措施消化全部的上升成本”。

在奶源市场严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一些之前忽略的问题重新被重视。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到底有多少头奶牛?

2008年之前,我国奶源增长一直维持在15%以上,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此后势头急转,增长率一直维持在2%左右。据相关部门统计,2012年,我国奶牛存栏1450万头。

但这个数字在行内意见不一。有的认为奶牛的实际数量要小于这个数,甚至要小得多。有乳企估算,去年奶牛存栏不会超过1200万头;也有专家认为,这个数字应该在800万头到900万头之间;更有乳企估算,去年奶牛存栏不到600万头,今年将减少到480万头左右。

认为奶牛数量减少,乳企的依据是大量奶农的退出。内蒙古自治区某乳企说,由于散养难以盈利、肉牛价格上涨和疫情,内蒙古有50%散户奶农退出;今年西北地区甘肃和新疆疫情严重,淘汰奶牛也十分明显;黑龙江省一家乳业说,前年和去年两年,由于奶农无利可图,黑龙江地区60%到70%的奶牛被宰杀。河北省去年的奶牛存栏量统计为203万头,但行内认为并没有这么多。

与奶牛数量对应的是原奶产量,2012年官方数据奶产量为3744万吨;而有乳企认为实际产量仅为1570万吨,今年更减少到1300万吨。

有乳企认为,存栏奶牛数量差异如此之大,固然有统计数据来源不同的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在上报奶牛养殖数量和奶产量时,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虚报情况。各地不愿主动面对奶牛养殖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在传统大省的表现尤为突出,造成对全国总体数据的统计偏离实际数据。

行业人士认为,存栏奶牛数据的不确实,不利于政府部门对整个行业的全面认识和判断以及制定方针政策,带来严重的影响。

未来几年“奶荒”持续 奶价难降

行业人士说,未来3年到4年内,奶源紧缺化将成为制约我国乳业发展的一大瓶颈,这已成整个乳品行业的共识。由此带来的奶价高的影响也将长期存在。

记者了解到,除飞鹤公司此类自有奶源充足的企业,基本可以自产自足外,多数乳企处于半饥不饱的状态。伊利集团和蒙牛集团都表示,目前每天原料奶的缺口很大,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一些企业的生产点由于原奶不足,处于半停产的状态。

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我国奶源的增长速度跟不上乳业的发展速度,这一弊端在今年集中体现。据估算,目前原奶供给和乳企加工能力相差50%。

当然,面对如此巨大的缺口,且奶价大幅提高,必然会吸引大量资金投入养殖行列,但由于奶牛的生产周期需要33个月,奶源缓解至少需要两到三年。即使这样,行内保守估计,3年后原奶供给缺口仍将维持在20%左右,并长期存在。

原料奶供给短缺的同时,国内对牛奶的需求量却持续增长。蒙牛集团统计,目前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国际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预计未来3年市场需求增长率将达到10%。(记者李俊义、林超、张玥)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