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好人有好报——宜春在全社会营造争做好人的浓厚氛围

15.01.2014  09:22

  本报记者 邹海斌

  13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居全国设区市之首;

  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4人次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人获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105人见义勇为受到省、市表彰,2人被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

  宜春好人多,洋溢正能量,贵在用好的机制宣传好人、帮扶好人,让好人有好报,引领全社会争做好人。

  发掘推荐“接地气”

  “我们这儿有个好医生,逢年过节就给敬老院的老人送礼物,几十年免费看病。”樟树市永泰镇永泰村卫生所医生龚宗善30年敬老善举深得群众称赞。镇政府获悉后,立即走访核实,通过逐级上报推荐,这位善德村医登上了“中国好人榜”。

  好人好事需要发掘,传递正能量。宜春市把发掘推荐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标杆项目来抓,常年推进“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全市209个乡镇(街道)、100多个社区(村)成立了评选委员会,对身边好人“原生态”深挖掘,及时向上推荐;各县(市、区)文明委进一步挖掘好人好事的闪光点、动情面,评选道德模范、“感动人物”、“善德人物”;宜春市对各县(市、区)推荐的先进典型,分层次分重点向上推荐。

  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凝聚起大家发掘传递正能量的热情。许多身边好人、身边好事被群众发掘、推荐上来,全市共有133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表彰礼遇不遗余力

  精神鼓励、物质奖励、社会保障三位一体,宜春对英模好人的褒奖礼遇不遗余力。

  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宜春以好人文化为引领,建立健全学英模活动长效机制,要求全市各个层面表彰礼遇道德模范及各类先进典型,使广大群众都来感受他们的品德情操,学习先进,争做好人。

  市文明委每2年表彰10名道德模范、10名道德模范提名奖;市委宣传部每年表彰十佳宜春人、10名创业先锋,市文明办、教育局等部门每2年联合表彰一批美德少年;各级政法委每年表彰一批见义勇为先进个人;各县(市、区)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感动人物”等。

  多层面礼遇先进典型,首先是政治上“有位子”:把谭良才、王冬新推荐为党的十八大代表候选人,两人顺利当选;其次是社会上“有面子”:王茂华、谭良才、皮祖强、闵青梅、汤怡妹、郑向生荣获全国道德模范和提名奖后,市、县文明委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重大节庆日活动,宜春邀请各级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其他先进典型出席并观礼。

  为让“做好事,当好人,存好心”的理念深入人心,宜春市委连续多年开展“学英模、树正气、促发展”主题教育活动,多次印发向英模好人学习的《决定》,组织英模好人先进事迹报告团到全市巡回报告。新年伊始,宜春又组织好人文化报告团赴全市巡回报告。

  关心关爱全方位

  道德模范是榜样,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也有喜怒哀乐和生活需求。宜春拓展关心关爱范畴,从以往单一的经济生活扶助转变为全方位多层次的关心关爱;关爱对象也从道德模范扩展为身边好人、其他先进典型在内的多种对象。

  从2008年起,宜春逐步建立和完善公民道德荣誉档案,在设立“见义勇为基金”、“慈善救助基金”基础上,又专设了“英模好人褒奖救助基金”,市财政每年拨付10万元专款,在生活帮扶、家属就业、子女教育、老幼抚养、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英模好人帮扶。

  在中央文明办拿出20万元帮扶谭良才和王茂华、皮祖强的家属,省文明办拿出25万元帮扶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的同时,宜春市为王茂华父亲新建了住房,为黄启才的母亲申报了公安部英模母亲救助款、为其小孩申请了贫困助学金。

  社会各界积极与英模家庭“结对子”,一帮一或多帮一,定期上门帮助解决英模好人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让英模好人家属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这些褒奖机制和关爱措施的落实,让好人有好报,争当好人无后顾之忧。

  “做好事,当好人,存好心”,越来越多的宜春人崇尚善德义举,传递正能量。

 

来源: 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
编辑: 薛岚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