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好民警:六年如一日关爱失明老人

03.02.2016  18:23

(朱建华 彭文芳) 在地处大山深处的赣县石芫乡,一位年轻的乡村民警六年如一日照顾非亲非故的失明老人,上演了一幕现实版的《你是我的眼》。
2016年2月1日,赣县石芫乡沙洲村,冻雨袭人,村里失明老人丁招秀的房门紧锁着。
奶奶,奶奶,您在家吗?我来看您啦!”房门外,石芫乡派出所的民警邹中山手里拿着一双新棉鞋和一个暖手宝。
是小邹吗?来啦!来啦!来啦”。
随着木门“吱呀”一声,丁招秀老人出来了,两手不停地摸索着。“这么冷的天,都快过年了,几天前你都来看我了,今天又来看我了!”老人很是激动。
奶奶,您这双鞋太旧了,也不保暖。我给您买了双棉鞋,这么冷的天,您穿上也能暖和一点。
邹中山说完便蹲下,脱下丁招秀原来沾满泥土的旧鞋,把厚厚的棉鞋给换上。
鞋子的码子正好呢,幸亏我没记错!”邹招山憨厚的笑了。
接着,他拿来充好电的暖手宝给老人家取暖,一边细细的教她怎么使用才安全。一时间,这个狭小的房屋内充满着温暖的气息。
行将离开时,邹中山又一次不放心的走进老人的房间,认真检查老人的被褥是否保暖,感冒的药品是否足够,再三叮嘱老人一定要保重身体。
2011年2月,邹中山被分配到石芫乡派出所,在一次走访过程中,他认识了丁招秀老人。老人已经76岁了,20年前失明,由于儿子常年在外打工,女儿也外嫁,平时老人一个人在家生活。由于双目失明,老人的日常生活非常不便。老人蹒跚的身影和凄苦的生活让邹中山放不下心。邹中山打心底深处认下了这个“奶奶”。
六年来,邹中山工作之余常常去看望老人,嘘寒问暖,送医送药。2012年5月,邹中山专门从家里给她带去肉馅饺子,并煮好喂给她吃。那时,丁招秀老人每天是靠自己摸索着煮些米饭青菜勉强度日,已经一个多月没有吃过一块肉了。直到今天,丁招秀老人回忆起那顿香甜的饺子,总是抹着眼泪念叨:“小邹子,是蛮有心呦!比我儿子还好啊!”是啊,不是儿子却胜似儿子!因为那时邹中山同志的父亲也因中风卧病在床,需要儿子的陪伴和照料;邹中山同志的妻子已怀有身孕,需要丈夫的呵护和关爱……
丁招秀老人想医治好眼睛,看看精彩的世界,邹中山也一直在为此奔忙。他请来石芫卫生院的医生为老人做了专门的眼科检查,医生确诊丁招秀老人患白内障,其左眼对光敏感,可能还有重见光明的希望,需要要到县人民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这无疑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丁招秀老人听到后激动得泪流满面,久久不愿松开邹中山的手。
县人民医院的医生经过认真检查后,确诊老人是患有白内障,但因患病时间过长,眼部相关器官已经坏死,没有重见光明的希望。这个结果犹如晴天霹雳,老人不愿意接受这个现实,“别人都说眼睛会流泪,还有得来医!”此后,邹中山带着老人下赣州,上南昌,去看专门的眼科医院,结果都是一样的,加之年纪这么大了,难以医治。为什么急着要重见光明?其实,老人有一个最强烈的愿望:我要用光明来看看自己的好“孙子”小邹是个什么模样!
乡村民警多年如一日关心照顾空巢、失明老人,感动着当地乡邻。村民谢程兰说:“老人家因为眼瞎,平时都藏在家里,房门都是锁着的,晚上也不见半点灯光,我们作为邻居都忽略了她的存在,我们民警能把这样一个好人照顾好,确实说明工作做到了家!”村民谢良清说:“小邹作为外地人,都可以经常来看望老人,我们作为本村人,也要像小邹那样多关心身边的困难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