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提“地产调控”就是好消息 中介用“决定”忽悠买卖双方

18.11.2013  13:40

一个农民的财产权憧憬: “让农民变成 了不起的职业”

如果我们的土地能上市,住房能抵押,那绝对不是现在的干法儿。”河北张家口怀来县某镇,世代靠种葡萄为生的果农家族成员赵佳(化名)在看完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报道后,十分兴奋地说:“手上富余钱多了,想干的事情可多了!

做梦都没想过住房也可以有产权

30岁的赵佳曾经有过几次在外打工的经历,不过最终他还是选择回家种葡萄。因为年迈的父母已无力再承担8块地的种植工作,同时,自己年幼的儿子需要父母在身边。就在一个月前,赵佳刚卖了手里的一块地。对比当前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赵佳认为以后卖地或许受益能更高,但他也不后悔卖地,“眼看着孩子就到了去县里上幼儿园的年龄,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县里买房,不早点卖地哪儿来的现金呢?

赵佳告诉记者,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这种出让土地增收的方式比较普遍,不过,“连住房也可以有产权、能抵押贷款,这些是做梦也没有想过的。

期待配套政策落地

如果村里的公共建设用地能直接出让,房子能抵押贷款,我还是很期待的。有钱了不仅能让孩子接受好的教育,还能提高葡萄的产量。”赵佳解释道,目前种地收成不高,不仅是因为“地多人少”,技术也相对滞后。“种的地多就照顾不过来,照顾不好葡萄的产量就下降。如果农民的收入提高,大家都回来种地,竞争充分了反而能提高产量。

赵佳还有一些更大的愿望:“都说我们这里和国外很多葡萄产地一样有天然的地域优势,真想看看国外是怎么种葡萄的?如果有了钱,就到国外去学习一下人家的技术,买些先进设备。让农民也变成一个人人都羡慕的、了不起的职业。

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让赵佳有了很多憧憬,不过他也有些担心:“比如村里卖地的钱,怎么才能分配到村里每个人头上?即便是直接打到个人银行卡上,怎么才能保证拨款部门不挪用、不拖延?都有过前车之鉴,还期待配套政策的落地,让农民真正享受到好处。”赵佳表示。(记者 王丽娅)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