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古村记住我们的乡愁
江西有着丰富的古村落资源,时光荏苒,这些承载着我们乡愁的村落现状如何?我们该如何保护这笔人类的遗产?
八卦巷道、卵石铺路的青原渼陂,九龙山下、采茶戏班活跃的修水硃砂,抚河为带、刻书业发达的金溪浒湾,毛笔立村、悬匾屋宇众多的进贤周坊……古老的村落,一代代人在此繁衍生息,砖木老房、石板街上承载着古老的故事,更蕴藏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丰富的古村资源
去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7部局公布了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江西36个村庄榜上有名。加上前两批,江西共有125个村落入选,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总数排第6位,仅次于云南、贵州、浙江、山西、广东五省。同样是在去年,国家文物局正式启动首批50个传统村落整体保护利用工作,而此次的名单中,江西占有4个席位,为各省、市(自治区)中最多。
江西古村落资源的丰富可见一斑。据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李小军介绍,从经济上看,传统社会里江西经济发达,为村落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从历史文化渊源看,近代江西受战争重创稍少,宋代以前,中原久历战争,许多村落被摧毁,一些商贾宦官开始南迁,促进了江西文化的繁荣,而文化的繁荣又带动了村落的发展;从自然环境看,江西东、南、西三面环山,北是鄱阳湖,多高山、丘陵,这种地理的“内聚性”有利于古村落保护,加上江西是农业大省,为村落发展提供了人口基础。“江西多为汉族村落,在建筑规模和工艺上具有优势,从质量来看,江西古村落至少可以排入全国三甲。”
整体而言,我省天井式民居占大多数。赣南围屋是长城的“缩影”,具有防御性,是客家人为了抵御土匪、当地人的侵扰,把族人集聚在一起而建造起的坚固房子;婺源曾是徽州六县之一,婺源古村落与徽文化一脉相承,是典型的黛瓦粉墙,石雕、木雕、砖雕非常精美,亭台楼阁翘角飞檐,非常精致;庐陵文化最具江西文化代表性,如吉安的渼陂、钓源,吉水的燕坊,泰和的爵誉等古村落建筑方正,带有天门、天眼、天窗的高位采光,风火墙也没有徽派的繁复,含蓄端庄,给人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这种朴素的建筑风格体现的是以欧阳修、文天祥等为代表的庐陵 “文章节义之邦”的文化。
我省11个地市都有保存较完好的古村落,但各个地市在数量上并不均衡,具有典型特色的古村落主要集中在以渼陂村、钓源村等为代表的吉安,以客家围屋、白鹿村等为代表的赣南,以及以江湾村、汪口村等为代表的婺源三个地市。
?既是物质空间 也是精神家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古老的村落里,一代代人在此繁衍生息,砖木老房、石板街上都承载了古老的故事,这里更蕴藏了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
“临川才子金溪书。”金溪县浒湾镇雕版印刷技术发达,旧版《辞源》和商务印书馆与中华书局出版的早期初中地理课本中就有“浒湾男女善于刻字”的记载。全盛时有大文堂、两仪堂、三让堂、旧学山房等60余家书店堂号,刻字和印书工匠上千人,经史子集、戏曲话本、书法碑帖都能刻版刊行。该镇铺栈、书店、作坊鳞次栉比,为便于藏书、搁版、印刷、售书,作坊、铺栈的建筑式样均为纵深式加厢楼、高瓴格式,日深月久,发展形成江西独一无二,又具有很高文化品位的前书铺街和后书铺街。
“铅山惟纸利天下。”手工造纸技术很早就传到了铅山县石塘镇,宋、元时期该地造纸业已颇为发达。其纸敦厚而无筋膜,质地洁白柔软,具有防虫耐热、久不变色的特点,有“品重洛阳”之美称,明朝万历年间更是被列为朝廷贡品,上至皇室和朝中大小衙门的公私用笺,下至百姓流水书写誊清账目、私塾学生临摹习作的纸张,皆为铅山石塘所产。如今,富户纸商的那些华丽院落,依然有着岁月洗不去的铅华,成为游客流连忘返之所。
进贤文港周坊村,是远近闻名的造毛笔村,该村有清代至民国以前建筑40余幢,砖石木结构,有匾额曰 “光风赛月”“五星聚奎”“光华复旦”“悬象著名”“濂水流芳”等,另有汤显祖为明代进士周献臣题写的“科甲第”石质门匾,其中“汝南世家”“泽承丰镐”为中国著名笔商周虎臣旧宅,村里悬匾屋宇之多,为江西罕见。这些匾额,不仅道出了村民“出门一担笔,进门一担皮”以笔为业的生活状态,也透露出该地厚重的人文底蕴。
“一个完整的村落,不仅是具有建筑表象的物质空间,还是具有文物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等多精神层面的文化空间,这就使得古村落的保护意义更加重大。”古村落的房屋布局中,有正厅、厢房、偏室、牲畜栏等的建筑格局,有瓷盘、老井、雕刻等建筑装饰,有古庙、古寺、古桥等建筑类别,这些承载了我们的道德信仰、文化民俗。古人建筑讲究依山傍水,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学追求;相邻的房子,有一定的避让,体现出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包容;在房子上雕刻莲花、喜鹊等,表达了人民对喜庆、吉祥、团圆的追求;楹联、匾额等题字,告诫子孙要积极向上,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曲曲折折的巷道,暗示人们做事不要莽撞直接,要含蓄——古村落的建筑从布局到细节,无一不折射着祖先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