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椽画笔绘赣鄱

10.03.2015  13:19

全年已报批用地的省重大项目共196个、完成钻探工作量85.39万米……一组组数据,让人眼前一亮。2月2日,江西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会上传出一系列可圈可点的好消息,振奋人心。刚刚过去的2014年,江西国土资源人“不走寻常路”,以大手笔描绘出一幅幅亮点纷呈的美丽画卷。

创新机制服务发展升级

去年,江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为全省国土资源事业发展创造了新的机遇,提供了不竭动力。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意见》、《关于切实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征地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江西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整合不动产登记职责的通知》等文件通知,为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指明了方向。

12月25日,江西省委常委会还专门研究了全省有关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向国土资源部推荐了江西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紧紧抓住这一契机,以创新机制为抓手,全力服务发展升级,保障了一大批项目及时落地。

首先,改革了年初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分解下达方式,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由省一次性下达至设区市,不再直接下达至县(市、区),扩大设区市计划管理权,调整省重大项目调度范围,推进权责明晰化,有效促进各地从积极争指标向主动用好计划转变。

积极推进增减挂钩、低丘缓坡和工矿废弃地等三项试点。增减挂钩周转指标同比增长25%;工矿废弃地试点逐步扩大,经国土资源部同意,已将九江、萍乡、宜春、上饶列入2014年全国工矿废弃地复垦试点范围,试点规模同比增长50%。

此外,江西厅在大力支持产业和地方发展上还频出大手笔。全年已报批用地的省重大项目共196个,使用省预留新增建设用地计划6.17万亩,保障了昌宁高速南昌连接线、南外环、南昌航空城、共青大学城以及山水武宁灯饰城、江铜、北汽重组昌河汽车产业等一大批重大产业项目依法依规用地。同时,争取到东乡至昌傅、宁都至定南、铜鼓至万载等3条地方加密高速(按规定应使用省里计划)使用国家新增建设用地计划约4.5万亩。

节约集约利用跃上新台阶

节约集约,成为了2014年江西省国土资源工作的最强音。4月,厅党组书记、厅长刘定明专程到九江市调研,指导节约集约利用工作。

5月,配合省政府召开全省节约集约用地工作会议进行动员部署;7月上中旬,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节约集约用地专项督查;11月中下旬,对节约集约用地督查工作开展了一次“回头看”。

记者从九江市局了解到,该局建立了项目用地预申报制度,将节约集约用地的监管关口前移。各县(市、区)每季度一次将拟用地的项目按轻重缓急汇总向市局申报,市局按照“四看一核查”的原则进行初审:一看项目规划布局、建设周期和生产工艺的合理性,二看安评、环评的前期准备工作,三看生产计划、施工合同和设备采购情况,四看公司(企业)决策层、生产层、销售层运行团队;一核查,就是到实地对项目的真实性进行核查。2014年,该局通过初审砍掉各类违反规划、用地粗放、工艺落后、包装套地的项目96个,用地规模4万余亩,从源头上杜绝此类项目进入用地报批“笼子”。同时,通过初审将一些建设周期长的项目由一次性供地改为分期供地,节约项目用地3178亩。

江西省全年共审核预审项目150个,核减规模1.26万亩,核减率33.16%,从源头上大力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

按国土资源部要求,完成了2013年度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下降目标考核工作,推进了重点城市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工作和全省第四轮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工作。草拟了《江西省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暂行办法》,已报请省政府审定。

旱改水”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为效破解“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难题,江西厅创造性地提出了“旱地改水田”措施。

据第二次土地调查,全省现有耕地中的水田近80%,建设占用水田难以避免。近几年,江西每年建设占用耕地12万亩左右,其中占用水田达7-9万亩,而全省每年通过土地开发复垦补充的耕地14万亩左右,其中补充水田仅3万亩左右,虽然耕地占补平衡数量可达要求,但难以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占水田补水田”的新要求。

为破解这一难题,江西厅在全国率先提出了“旱地改水田”措施。这项措施是通过对具备改造成水田条件的旱地,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改造成水田,经验收确认后予以登记备案,建立“旱地改水田”项目指标管理系统。在耕地占补平衡挂钩中,先按现行的土地开发补充耕地项目挂钩,如挂钩的补充耕地项目中耕地质量、水田面积达不到要求的,再与水田缺口面积的“旱地改水田”项目指标挂钩。

记者从贵溪市国土资源局了解到,贵溪市在“旱改水”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聘请监理单位,还邀请农民全程监管。既按照设计施工,又充分征询当地“土专家”的意见,确保排灌顺畅,利于耕种。项目竣工后,由农业部门进行土壤检测,评定耕地等级,再由水利部门对排灌设施验收合格后,申请市级国土资源部门组织验收。然后,乡、村、组、农户逐级落实耕地承包责任制,签订承包使用和管护协议,明确承包、管护责任,确保水田不撂荒,发挥“旱改水”项目最大经济社会效益。根据农业部门的耕地肥力检测情况,对每个地块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肥方案,分三年给予最低600元、最高1000元每亩的培肥补助,第三年再次进行土壤检测,重新评定耕地等级。

这项措施得到省政府、国土资源部的充分肯定,市县普遍反映这是一项从本省实际出发,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支持发展升级的好措施。国土资源部已开始向全国推行。

地质找矿成绩斐然

地处亚洲最大铜都的德兴市矿产黄金管理局,在开展地质找矿行动中成绩斐然。

他们认真履行地质找矿第一责任人的职责,重点抓好主要成矿区、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以及生产矿山深部和外围地质找矿工作。通过有效详查,银山矿业公司危机矿山接替找矿项目取得新突破,累计新增资源量铅锌18.3万吨、银491吨、铜49万吨、金44.6吨,矿山服务年限延长50年。金山金矿每年投入资金开展生产性探矿,实现了年消耗储量与新增储量“占补平衡”。2014年,省厅找矿办在德兴市召开了两次地勘单位地质找矿经验交流会,研讨如何推进“东乡—德兴”整装勘查区主要成矿区带地质找矿工作。

据江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刘定明介绍,2014年,全省地质勘查工作投入资金10.49亿元,同比增长10.65%。全年共完成钻探工作量85.39万米,坑探工作量6.09万米,槽探工作量33.26万立方米。

省地勘基金投入1.56亿元,部署了78个勘查项目。一批省地勘基金项目陆续结题,其中广丰县杨村滑石矿调查评价项目控制资源储量达到超大型规模。赣县——定南县稀土矿调查评价项目可提供7处中型以上规模稀土矿勘查基地。莲花县小江煤矿勘查预计煤炭资源量超过3000万吨。新余梅山(北区、东区)新增煤炭资源量7000万吨。九瑞铜多金属矿整装勘查区取得重大进展,武山铜矿、城门山边深部找矿预计可提交铜资源量200万吨以上。

加强了中央和省级地勘基金两级联动,进一步巩固扩大了相山铀矿整装勘查区和浮梁朱溪钨铜矿区的找矿成果。全面启动该省页岩油气基础性地质工作,部署安排了5个页岩油气资源调查评价项目,为加快江西页岩气勘探开发进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维护农民权益再添筹码

广大农民群众是最可爱的人,他们为了保障开发区的发展与建设,贡献了他们的祖屋、祖地和祖坟,我们应该感谢他们,要切实地保障好他们的合法权益,让他们共享社会发展与建设的丰硕果实。”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党委书记在一次大会上强调。

据赣州市国土资源局开发区分局局长李太兵介绍,该局依法依规开展征地拆迁、保障群众合法权益,积极探索保障措施,拓宽安置渠道。他们探索出返迁地、公寓式、货币和预留地安置等多种安置形式,让失地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惠。办事处金星村安居社区3层返迁地,农民自己住一层,底层店面和其余楼层出租,平均租金3000元/月;蟠龙镇杨坑村安置公寓由小高层、多层住宅及部分底层商用店铺组成;办事处雪坑窝小组49户农户预留地给开发商开发后,每户村民各分得120㎡住房一套和40㎡店面一间;大坪村村组预留地出租给二手车市场,村委会将其他集体资产出租,村民1500多人每年都能分到出租收益1000多元。

去年4月,江西厅配合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省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意见》,对原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进,将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与现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轨,不再单独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政府承担缴费比例不低于60%,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做到长远生计有保障。出台了《江西省征收土地留地安置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了留地安置行为,提高了留地面积比例,规定留地比例不得低于征地面积的5%,为留地安置提供了制度保证。

在实际操作中,江西省严格执行全省征地统一年产值标准和区片综合地价。坚持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不放松,征地补偿安置标准不达标的,一律不予批准。严格被征地农民社保落实情况审查。在建设用地报批审查时,要求报件单位提供由当地社保部门出具并由市社保部门同意的被征地农民社保落实情况审查表,否则,不予通过审查。

针对个别地方征地补偿不到位、信访问题突出,不定期开展督查,把化解矛盾的压力传递给地方政府,取得了较好效果。

2014年,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还在规范农民建房管理,打击农村违法违规建房和建设、销售“小产权房”以及法治国土建设方面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