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妹妹的超牛师妹:“坏学生”征服牛津

24.04.2015  15:23
原标题:奶茶妹妹的超牛师妹:“坏学生”征服牛津

录取院校: 英国牛津大学 美国芝加哥大学 香港地区香港大学

虽然在高中经常被一些同学称为学霸,我却不完全认为自己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比如我上课不太喜欢安安静静坐着,经常忍不住插嘴,提一些古怪的问题,也曾经在初中时让老师们很头疼。而到了填报中考志愿的时候呢,我又是不走寻常路,在成绩报考本部绰绰有余的情况下,主动选择了国际部IB文凭课程。很多老师同学对此并不能理解,认为IB课程困难程度高,可能相比较于去本部,出国之路会辛苦很多。然而回顾我在IB三年的学习生活,可以说自己当时的决定是正确的:IB课程确实向我证明世界上最严格的大学预科课程绝不是徒有虚名,全英文的外教教学,每门课都有的演讲论文等高要求都让我三年的高中学习格外充实,富有挑战性。

实际上,国际部的学习绝不是像很多人想象的那样轻松的。我觉得自己能够申请到满意的大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在三年内一直不曾放松自己的课内学习。国际部的成绩单真实地反映了我们在校的一贯表现。在总评中,考试成绩只占40%,而剩下的60%则是平日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参与度,作业完成以及随堂测验的体现。所以想要一张漂亮的成绩单,不仅考试成绩得足够优秀,平时每一天的学习也绝不能疏忽。除了满分的IB预估分以外,我在IGCSE全球统考中,也拿到了进阶数学的全球最高分,这些良好的校内成绩与我的标化成绩相匹配,在我看来就是申请中的加分点。

我是一个兴趣广泛的人,而这也与IB课程强调的均衡发展相契合。除了通常的语文英语数学之外,每位学生都必须选修至少一门科学和人文学科。我也认为自己是一个文理比较均衡的学生。在高中期间,我坚持参加美式辩论赛,做社会调查,培养社会敏感度,同时也积极投身数学竞赛,在美国数学邀请赛,加拿大数学竞赛,英国数学奥林匹克等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我在课外也喜欢看涉及不同社会话题的纪实文学和小说,开阔自己的眼界。

然而,在我看来,IB经历对我的影响绝不仅限于申请而已。我是一个非常热爱思考的人,经常会与父母讨论些稀奇古怪的问题,而IB对于思辨能力的强化和培养也让我受益匪浅。IB有一个非常独特的必修课程,叫做Theory of Knowledge,简称TOK。这个课程的宗旨就是训练我们的批判性思维。课上主要是以讨论的形式为主,讨论的内容都是些看似无厘头的问题,要求我们从事物的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而这样的TOK理念是贯穿IB整个课程的,所有课的老师都会带领我们进行一些tok的讨论。

吕玮琪

全球统考成绩:

高一:3A* 2A(其中高一Additional Mathematics拿到99% 全球最高)

高二:1A* 3a

平时成绩 全A

被录取大学:英国剑桥大学、帝国理工 有条件录取

美国莱斯大学 无条件录取

三年中英班的课程给了我很多宝贵的经验,也让我感觉自己相较于三年之前对国外的大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有了更多的准备。

首先,我认识到的是效率的重要性。很多人其实会觉得国际班没什么作业,课后也比较松散,所以玩一玩也能混一个不错的大学。然而事实并不是这样。当同时需要准备多项考试、写文书、面试等等一系列事情的时候,自己必须学会巧妙而合理地安排时间以保证能及时完成所有任务。我就曾经在大考之前,为了巩固所有的知识点,刷完了十年的数学卷子。

另外,老师上课的时候会给我们非常多的拓展知识。这与我们寻常所知道的普通高中授课方式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在化学课上,在了解到我对于生物化学的兴趣之后,老师特意拓展了不少有关于制药类的内容。同时,学科与学科之间有更强的相通性,像我同时学习了生物和化学,就感觉不少知识点是重合的,学起来记得更加牢固而且运用起来也更熟练。

最后,我们的成绩单是根据平时成绩和期中期末考试按照比率计算出来的,其中平时成绩包含了学习态度、出勤率、课堂表现和课后作业。这让我意识到我必须时时刻刻保持我最好的学习状态,认真完成所有交给我的任务,没有一个时刻可以松懈。而中英班的大考等第,是用个人考试成绩与全球其他所有中英班国际生的考试成绩进行比较,最终得出百分比的,也就是所谓的"击败了全球百分之多少的人"这样的计算方式。这其实体现了并没有"最好",只要不断追求"更好"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