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委:可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企国资可全部退出
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19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说,不需要国有资本控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可以全部退出。同时,国资委将通过多种方式推进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改制上市,实现股权多元化。
黄淑和说,国资委将把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作为改革的“重头戏”来抓。将通过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股权结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改革思路包括:对涉及国家安全的少数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可以采用国有独资形式;涉及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绝对控股;涉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的重要国有企业,可保持国有相对控股等。
值得一提的是,国资委提出,不需要国有资本控制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国有企业,可采取国有参股形式或者可以全部退出。黄淑和说,大部分国有企业通过股权多元化的改革,将逐步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企业。国有企业在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将普遍降低国有股权的比例。同时,国资委也在研究制定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实行企业员工持股的具体实施办法。
此外,黄淑和说,现在国资委正配合财政部,商讨国家有关部门研究提出2014年中央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再提高一定上缴比例的具体实施方案。今后将依据中央企业改革的进程和企业效益的状况,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的比例,最终到2020年提高到30%。并通过公共财政的统一安排,更多地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央企上缴红利将更多用于民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新时期国企改革作出了全面而具体的安排,但这些政策如何落到实处,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官员和专家。
完善管理体制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对于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决定》明确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黄淑和说,组建或改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是实现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的重要举措。他还强调,今后各级国资委要以产权管理为纽带,围绕“管好资本”落实出资人职责,不干预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
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建国说,此前国资委的职能定位是管人、管事、管资产,《决定》提出要以管资本为主,背后隐含的意思是国资委要简政放权,特别是要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减少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干预。
界定企业功能
加强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
黄淑和表示,国资委将按照《决定》安排,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的功能。“据他介绍,目前国资委已就此有了初步考虑:一是在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的基础上,区分企业不同的业务性质,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政策。二是在确保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类型企业以及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设定不同的发展目标。三是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远近结合,分步推进、分类实施。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说,如何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是一个难题,比如有的中央企业大部分业务是竞争性的,而只占小部分的政策性业务又非常重要,使得企业功能精准分类难度加大。
企业内部改革
更好地适应市场竞争
黄淑和明确表示,国资委将加快推进国有企业特别是母公司层面的公司制股份制改革,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加快推进规范董事会的建设,并选择几家央企进行董事会直接选聘和管理经理层试点;加大中央企业高管人员市场化选聘和管理力度,积极推动央企所属企业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建设工作;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负责人职务待遇、职务消费、业务消费的规范管理。
李锦认为,“将来必然要建立市场化薪酬机制,并给予职业经理人相应的薪酬,从而调动积极性、激发活力。”
提高红利上缴比例
符合国企之义、百姓之盼
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事关百姓切身利益,备受关注。黄淑和说,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2年中央国有资本经营收入970.83亿元、支出929.79亿元,但用于民政支出的只有50亿元左右,绝大部分都在企业内部循环。
“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并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企应尽之义,也符合百姓之盼,提高到30%的目标必须不折不扣按时实现。但也应看到,企业发展程度也有很大差异,有差别、分步骤地逐步提高上缴比例符合实际情况,有利于避免‘杀鸡取卵’。”彭建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