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老龄化“来势汹汹” 培养专业人员势在必行

26.12.2015  14:41

  今天下午,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分组审议了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实施情况的执法检查报告。对报告指出的各层次养老力量普遍不足问题,委员们提出了多个方面的建议。

  列席的全国人大代表黄玉山介绍,自己工作的大学里的护理学院正在尝试一项“老人服务义工团队”计划,在社会上招募一批女性为主的中青年,对他们进行医护、康复、心理等培训课程,一年后毕业取得证书,凭证书就可以到老年服务的机构去从事全职或兼职的工作。“这是一种发挥社会力量来帮忙解决老人服务问题的举措。”他说。

  辜胜阻委员说,现在少子化非常严重,不仅是“用工荒”,而且是“养老荒”。他认为,像教育、医疗、养老这样一些事业,政府还是要和公司企业区别对待,如果按公司的办法收税、提供用地,这类产业会很难发展。

  列席的全国人大代表王凤朝以基层调研体会指出,具有专业水准的养老服务人员严重不足,是养老机构面临的重大问题,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养老工作,服务人员以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年龄偏大、文化偏低、护理能力不强,多数只能做到基本的护理操作层面,缺乏医疗、康复、护理以及心理学方面的专业知识,供需之间落差较大。

  他建议,加大对养老服务职业的培训和支持,对在养老机构就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执行与同类机构相同或者倾斜的执业资格注册考核和职称评定,尽快出台养老服务人员试用和激励政策,制定得力措施,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等人员到养老服务行业就业,并制定相应的入职补贴、岗位津贴等鼓励政策;同时,在相关方面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以及边远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

  王乃坤委员认为,解决“城区养老院一床难求,郊区农村多有空置”等问题,最关键的还是把社区养老服务的功能做强。“我曾经看过一组数字,我国2.12亿老年人当中,90%是在居家养老,7%是在社区,”她谈到,“家庭还是重要的养老地方,居家养老应是未来发展的方向。但是,居家养老,必须要有社区服务功能的支撑才行。如果老人在家打一个电话,通过社区服务就能够解决问题,多数老年人还是愿意选择居家养老。政府应该加大对社区养老功能的投入,在这方面舍得花钱。

  刘政奎委员建议,要建设好公益性养老院,重点为城市特困老人、农村五保老人、城乡低保家庭中的失能老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

  何晔晖委员则强调,要加快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建设,“养老院的大多数是高龄、失能、半失能的老人,但是进去以后没有医护人员,这些老人看不了病,报不了销,非常难。”张涛委员也认为,要重点发展具有康复功能的养老医疗机构,把老人康复期的费用纳入医保,这样做能够有效地减少失能老人的比例。

  买买提明·牙生委员说,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队伍较弱的问题始终未得到解决,建议在招生、职称、资质的认证和待遇等方面给予其差别化政策。

  此外,许多委员还建议,基于报告提出的我国人口老龄化规模大、来势猛、占比高、“未富先老”等特征,有必要将老龄事业纳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使其得到战略上的重视。(记者 刘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