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圈“毒文化”突破社会容忍临界点

02.07.2014  11:45

一、舆情概述

6月26日下午5时,北京警方官方微博“平安北京”通报称,根据群众举报,“6.26”国际禁毒日前夕,国内知名编剧、作家宁财神因吸食毒品被公安机关查获。一时间,舆论唏嘘不已。

截至6月29日18时,宁财神吸毒相关网络新闻5647篇,论坛帖文952篇,博客博文245篇,报刊新闻838篇。其中,新浪微博话题#宁财神吸毒被抓#引发网友1.4亿次阅读,10万网友参与讨论。仅凤凰娱乐“宁财神吸毒被抓,您怎么看?”的独家调查,短短5个小时时间,有近5万网友参与。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新华网、央视网等主流媒体相继关注,“宁财神吸毒”瞬间成为媒体头条。

在愈发严峻的禁毒形势下,当宁财神供认吸毒行为表示深切歉意和懊悔的画面在央视播放时,人们痛惜宁财神、怒斥宁财神,不仅是恨铁不成钢,更是呼唤社会凝聚更大的力量抵御毒品诱惑、打击毒品犯罪。随着舆情的发酵,反思娱乐圈“毒文化”触发社会隐忧渐成舆论共识。

图1:“宁财神吸毒”舆情指数

二、媒体: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在娱乐圈蔓延势头成为共识

6月26日是“国际禁毒日”广东虎门再演“销烟”。现场销毁各类毒品240公斤,腾起的黑烟,正是一种来自历史深处的警示。然而现实似乎总爱和历史开玩笑,总有一部分人不惜以身试法与毒品为伍,这其中就包括星光熠熠的“名人”。

宁财神吸毒,经曝光即刻成为舆论焦点,而中央媒体的态度则十分强硬,丑闻、丧失底线、毒星、借口等批判式的声讨足以表明,国家对娱乐圈“毒文化”盛行的极大不满。联想25日,习近平总书记对禁毒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强调“坚决遏制毒品问题蔓延势头”。不难看出中央媒体“炮轰”宁财神,似乎在表达“坚决遏制毒品问题在娱乐圈蔓延势头” 正在成为国家治理共识。

接连几天,中央媒体火力全开矛头直指娱乐圈“毒文化”。新华日报,“毒文化”为何成娱乐圈社交潜规则?,深入剖析娱乐圈“毒文化”盛行的原因,指出破解娱乐圈“毒文化”全社会共治才是根本良药。

新华社锐评论《“明星”变“毒星”演艺圈莫成“金三角”》痛斥娱乐圈毒文化,文章称明知“毒品是恶魔”,却依旧知法犯法,通过毒品寻求精神寄托和依赖是多么荒唐!演艺圈不是“金三角”。

还有多少人要步‘宁财神’的后尘?”、“宁财神吸毒:公众人物丧失“底线立场”新华网两篇评论疼陈公众人物吸毒。文章称,“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这不仅仅是宣传口号,更是生活给出的教训,对公众人物而言,需要重拾“底线立场”,远离黄赌毒。

同样强烈批判的还有人民网,其评论斥责宁财神“吸毒是为了寻找灵感”的话和“男人出轨是因为女人做得不够好”一样,能说得出,无外乎三点:借口,借口,借口!人民网甚至认为,国家应该以“宁财神吸毒”为契机。见微知著, 打一场人民禁毒战争了,象反恐一样,多管齐下,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筑起铜墙铁壁,严厉打击各类毒品犯罪活动,彻底消灭毒品,还社会一个干净。

相比新华网、人民网的直截了当,环球时报的批评稍显温和,其评论“文艺圈的‘传说’害了宁财神”指出,“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应成全中国的普遍生活态度。文艺界、娱乐界人士具有较大的社会影响力,在拒绝毒品问题上更应该为社会做出表率。

宁财神吸毒,主流市场化媒体和地方媒体的态度同中央媒体相当。谴责之余,呼吁“毒星”滚出娱乐圈、重拳打击娱乐圈“毒文化”的声音逐渐高涨。

京华时报评论“作家不靠毒品找灵感”在批评宁财神靠毒品激发写作灵感荒唐之时,提醒公众不要把宁财神张元吸毒当作八卦看待,呼吁公众要严厉谴责名人吸毒行为。大河报不禁发出受毒品刺激创作的作品是否也“染毒”?的疑问,而这一疑问的背后,何尝不是公众所关心的呢? “莫让贪婪的欲望毁了你的人生,无论你是明星,还是普通人。”长江日报的呼吁则告诉世人误入歧途的根本就在于人的欲念。

同样是批判,新京报对“名人染毒”的思考更具理性。其评论“文艺界名人吸毒:他们不是‘榜样’,指出,在反毒品话题上,名人只是涉毒者/毒品受害者的双重身份,而不应因身份特殊、名头响亮,而被充作正面或负面的“榜样”。

一些地方媒体对名人吸毒痛恶至极,主张对“毒星”采取强硬措施的态度坚决。金陵晚报认为,“毒星”明知故犯,是对生命的漠视。这些人给社会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根本就不配当偶像,就该滚出娱乐圈。河南商报则建议公安机关应视娱乐圈为传播毒品的“重灾区”,予以重点盯防、重拳打击。对于吸毒明星,除了实施必要的法律惩戒之外,还要附加处罚措施。

【1】 【2】 【3】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