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婷婷:生命不是玩笑,容不得半点“乌龙”

07.07.2015  12:38

  北京西站出口,身着“公交集团制服”的医托熟练地与来京患者家属搭话,他们与北京百德堂中医门诊有着见不得人的交易,收益三七开。(新京报7月6日)

  一组题为“疯狂医托组团坑人”的新闻引发了众网友的关注,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有的人对此愤懑不已。笔者听闻,不禁陷入沉思,究竟是什么孕育了医托产生和存在的土壤?医托又为何如此猖狂?笔者以为,最根本的是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和医疗水平的差异,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得到有效改善的;最直接的则是人们缺乏理性,医托们法律意识淡薄、唯利是图,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监管工作的缺位。

  笔者也曾有过带老人进京求医的经历,对于求医者的心急如焚,笔者完全能够理解,也能够感同身受,然而生命不是玩笑,容不得半点“乌龙”,需要呼唤理性、道德以及监管的回归。

  一是求医者需要理性就医,切断医托存在的源头。看到家人忍受病痛的折磨,恨不得生病的是自己,这就是作为病人家属的心情,这种心急如焚难免会产生病急乱投医的选择,则是变相的在拿亲人的生命“开玩笑”,而这就给医托们留下了可乘之机,医托们正是利用了病人或病人家属的这种盲目的心理,来为自己牟取不义之财。因此,广大求医者要理性就医,尤其是到外地就医的人员要在动身之前通过网络等相关途径,选择正规的医院,做到有的放矢,而切莫偏听偏信。

  二是所谓的“医托们”和那些采取非常手段的医院要守住道德的底线。“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医托们用公交制服为自己的行为“遮羞”,在不了解真相的情况下,盲目推荐医院并且是非正规的小诊所就无异于落井下石,而这些非正规医院以营利为目的盲目行医就是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是对生命的亵渎,这种行为违背道德,更违背做人的良知。“医托”显然不是正当的谋生手段,这样的非正规医院也不会维持太久,笔者希望医托们和这些小医院能够敬畏生命,悬崖勒马,回头是岸。

  三是相关法律部门、管理部门应该加强对医疗卫生体系的监管。这些非正规医院能够如此嚣张反映出了相关监督管理工作的缺位,医疗卫生监管部门更是拿患者的生命不当回事。因此,相关审批部门应该加强对行医资格以及建立条件的审查力度,监督部门应该通过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加强对各种私立医院的监督,对违规运行的行为严肃查处,增加他们的违法成本,唯有如此,才能为广大患者创造一个纯净的就医生态。

  生命不是玩笑,容不得半点“乌龙”,然而“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医疗资源的均衡以及医疗水平差异的缩小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面对医患供不应求的矛盾所带来的负面效应,面对患者及家属对生命的渴望,需要多方作出努力,最基本的就是其本身应理性求医,切忌“病急乱投医”,在受到伤害之后要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别有用心之人更不能趁人之危,落井下石,同时加大对医托的惩处力度;医护人员更要对得起“白衣天使”这个美称,学会敬畏生命,用仁爱、仁心、仁术温暖患者的心,而监管部门的工作更是任重而道远,笔者期待一个病有所医的健康的就医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