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乐享双重“红利”

19.07.2015  12:29

  “如梦如幻,让人梦归古徽州,满满的都是乡愁。”近日,江苏游客董某在观看婺源投资10亿元打造的《梦里老家》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后,发出由衷感叹。婺源以田园风光为韵,以乡土文化为魂,通过10多年精心打造,实现从观光游到休闲度假游的完美转型。如今,乡村旅游在婺源生根,百姓也因此享受到生态文化带来的双重“红利”。

  江湾镇晓起村村民余志标屋后的一棵老樟树是珍稀鸟类白腿小隼的停歇地,他家屋顶10多平方米的平台成了全国各地鸟友的聚集地,每年接待海内外上万人次的鸟友,余志标在家中就能坐享生态“红利”。

  生态“红利”并非生而有之,是婺源人用心呵护得来。1993年,婺源首创了自然保护小区,2008年全县162万亩天然阔叶林实行“十年禁伐”。目前,全县自然生态型、珍稀动物型、水源涵养型等自然保护小区已有193处,面积达65万亩。为了守护安宁旖旎的田园风光,婺源不仅谢绝了投资数十亿元的旅游休闲度假开发项目,关停了近200家高耗能污染企业,还实施了在1487个自然村聘请保洁员、在3000多家农家乐建污水处理设施、对所有矿山进行环境恢复治理等农村水源污染“十大整治”工程。

  有了好生态,要让好生态生出“”,靠的还是文化。婺源巧妙处理文化开发与保护的关系,保中求变,抢救和复活文化旅游资源,营造一山一幅画、一村一美景的境界,增强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婺源旅游新的口号。

  “晒秋人家”篁岭从一个藏匿在大山里濒临消失的无名小村脱颖而出,得益于民间资本对古村落资源的“眼力”,本土企业家注资3亿多元,采取转换产权的方式,用山下新建的洋房置换篁岭117户村民的老房子,对老房子进行修缮,并从山下购买数栋濒临倒毁的徽式民居,按原样恢复到篁岭村,让篁岭村村民坐享田地租金、旅游资源分红、家门口就业等红利。目前,婺源有近百栋古建筑被开发成度假古宅,成为百姓致富的“法宝”之一。

  旅游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有效聚合,拉动全县经济快速发展。2014年,婺源接待游客128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5亿元,从事旅游相关行业的有8万多人。今年,旅游发展的势头更加强劲,仅1至4月,婺源就接待游客925.2万人次、门票收入2.09亿元、旅游综合收入41.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8%、21.4%和20.7%。

  近日,好消息再次传来,婺源跻身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之列,这对婺源旅游的进一步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婺源最大的卖点就是好山、好水、好空气,以及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婺源县委副书记、县长费长辉告诉记者,婺源有了新的发展目标——建成休闲健身之都,让更多人在婺源“”下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