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感动2014)江西婺源村支书9年修“天路” 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27.04.2014  19:10

  新华网江西频道4月26日电 题:江西婺源村支书9年修“天路” 带领全村走上致富路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杨荣荣 宋振平

  4月下旬,江西漫野的油菜已经结籽,游客渐渐少了,因油菜花海扬名的“中国最美乡村”——婺源逐渐恢复了平静。在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的大山深处,有一位当地人人都竖起大拇指称赞的村支书——黄欣泉,他数年如一日地行走在蜿蜒的山路上,走进老百姓的心里。

    功成名就重返乡 开山修路第一步

  大潋村下辖的大潋、小潋、胡秀庄、黄岗山4个自然村深藏在赣浙两省交界海拔1260米的山坳里,2008年前,连接这里400余户村民与外界的只有一条窄窄的羊肠小道。

  2005年12月4日,时任3家企业老板的黄欣泉被乡亲们请回,全票推选为大潋村党支部书记。村民的想法很单纯,“想修一条路,几代人都没动工,黄老板有钱,兴许能有办法。”从此,黄欣泉换下皮鞋,穿起解放鞋,一干就是9年。

  黄欣泉接手时,村委会一穷二白,还欠着外债。谈及为什么愿意接手这样一个烂摊子,他说,“乡亲们日子太苦,走到镇里要3个多小时,摸黑出门,擦黑进家;最怕的是村里妇女难产,哪怕有人抬,也要在路上挨四五个小时,不知道死了多少人。

  “我一个人苦不叫苦,老百姓苦才是真的苦。”自上任起,黄欣泉不领一分钱工资,更舍不得用公款坐车、请客。最初笑他“痴傻”的村民瞪大眼睛看着黄欣泉捐出全部积蓄,甚至以个人企业担保贷款投进建设,从不理解到容不下别人对黄书记有一丁点儿质疑,争相捐资捐物,投工投劳。

  “书记用自己企业的钱修村里的路,办公家的事。”年收入仅1万余元的村民江金发主动捐出了1万元,用剩下的几千元供养一家六口,他说:“比起黄书记,我做的太少了。

  2007年12月,第一条17公里的公路通车。整个乡村沸腾了,老人们看着车轮下的公路,紧握着黄欣泉的手激动地直抹眼泪。

  2013年12月,耗时九年、黄欣泉捐资50万元、垫资400多万元、贷款300万元,海拔约800米全长29公里的盘山公路连通了大山和外面的世界。

  创品牌谋销路 倾力帮扶齐致富

  路修好了,人怎么才能致富?2008年,黄欣泉带领乡亲们成立了“婺源县大潋专业合作社”,创品牌,谋销路,让来自大山的山茶油沿着高山公路源源不断地销往上海、浙江、广东等地。几年下来,年产值达到1000万余元,年人均纯收入近7800元。

  “在温州打工一年能攒2万元,现在轻轻松松一年赚5万元。”57岁的赖进财听说前年加入合作社的同乡守着家就“过上了肥年”,决心带着妻女一起回乡复垦撂荒多年的油茶林。“合作社教我们怎么有机栽培,还负责统销,以前是担着茶油走一天都没人买,现在是坐在家门口就能卖上好价钱。

  2012年,大潋茶油专业合作社获评省级“一村一品”示范社,辐射周边20多个村庄。谈及大潋村的规划,黄欣泉打算复垦8000亩荒废的茶林,建立食用油加工厂,开发生态旅游风景区,带领更多农户发家致富。

   建设最美乡村 让大家都觉得幸福

  遇到村民,烟酒不沾的黄欣泉总会递上一支“金圣”,这种在当地小卖铺最畅销的香烟,他身上总是备着两三包。“黄欣泉特别会照顾大家,一入冬,他就给全村老人送一床棉被、两斤白糖和粮油。”老支书詹贵彬感慨道,“村里太穷,他一个人担起了所有事。

  家家发放垃圾桶,村村“保洁员”竞聘上岗,恢复杀猪封山传统……村里的垃圾山不见了,山泉流经家家户户,清澈见底。

  重阳节看望老人,“七一”慰问老党员,为20多名留守儿童捐建小学……在农村长大的黄欣泉懂得“”在基层工作中的重要性,他说:“要让留守儿童、妇女和老人都觉得幸福,才谈得上建设最美乡村。

  通过媒体报道,村支书黄欣泉的事迹广为流传,网友“召友999”感慨道:“像黄欣泉这样一心为公的村官太难得了,如果全国村官都能学到他这种精神,何愁建设美丽乡村?

  网友“沈涌”在微博上晒出与黄欣泉的合影,写道:“勘景日记:8月7日,晴。大潋村支部书记黄欣泉,传奇人物。当村支书前他自已有两家工厂,大部分村民是他的员工,当地人尊称他‘黄百万’。两年前,他个人垫资400多万建了这条17多公里的山路。我主动要求和他合了影。

  网友“毛毛是个好青年”留言道:“读到他的事迹,看到还有这样的人,心里觉得很温暖,很有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