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家中央主要媒体聚焦江西水保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采访石城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采访宁都县还安小流域果园农民
采访上犹县园村村支书
近日,水利部推出 “秋水长天 水美中国”主题采访活动。9月21日至23日,水利部组织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等12家中央主要媒体来江西赣州,深入采访报道水生态文明建设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新理念、新经验和新成效。省水利厅副巡视员隋晓明陪同采访,水利部新闻宣传中心新闻处、省水利厅水保处有关负责人一同参加。
每到一处,当地群众对我省落实国家扶贫政策和水保项目的奖补政策,吸引民间资本,助力扶贫脱困,建设美丽生态的一系列做法表示由衷赞赏引起了记者们的关注。在宁都县还安小流域,采访团记者登上山顶,认真采访详细记录下昔日荒山如何变成瓜果飘香的“金山;在石城县竹溪小流域和前江小流域生态文明新村(大畲村),采访团与在休闲广场的村民进行面对面交流,并深入村民家中采访生态文明新村给他们带来的变化;在上犹县园村小流域的园村和柏水寨,采访团认真察看村庄的村容村貌,欣赏山上林木郁葱,山下溪水清澈,村庄整洁怡人的景象,用心感受、用笔记录、用镜头捕捉水土保持给贫困村带来的新变化和水土保持工作的新亮点。
近年来,我省水土保持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治理力度继续加大,水土保持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先后实施了赣江上游国家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一批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工程。在国家专项资金的带动下,我省水土流失治理速度明显加快,年均治理面积由“七五”期间的100万亩左右增加到“八五”期间的200多万亩,“九五”以来每年达到约300万亩。“十二五”期间,全省完成水土流失初步治理面积1500多万亩,综合治理小流域320多条,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近2万座(处)。截至目前,我省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共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2.01平方公里,占下达治理计划的67.5%;共完成中央投资6260.92万元,占下达投资计划的19.6%。
我省积极探索出了适宜南方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赣南模式。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相结合,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优化配置,山顶水保林戴帽,山腰水平台地种果,山脚种草穿靴,山下挖塘养鱼,发展“猪沼果”循环经济。水平台地做到前有埂后有沟,同时配套修筑道路、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谷坊等,将坡面水系与雨水积蓄工程相结合,做到坡面水系因地制宜、综合配套,截、引、蓄、灌、排有机结合。同时,大力推进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拥有有6个国家级和18个省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水土保持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省累计治理小流域439条、生态清洁型小流域32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416平方公里,修筑小型水利水保工程11524座,种植经济果木林65.4万亩,水土保持林98.27 万亩,促进了水土流失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的改善,有效促进山区群众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