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四中全会与民众有何关系

23.10.2014  10:12

今天,十八届四中全会进入第二天,中央委员们或许已开始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分组讨论了。

因为依法治国的主题,四中全会举世瞩目,万众期待。普通如你我,为何对这高大上的会议如此期待?因为法治不仅是宏大的,也是具体的;它关乎国家治理更关乎百姓福祉。

法治与财富

法治与经济有什么关系?看似离得有点远,但假如你是一个想开公司的创业青年,也许会感受更深。时间就是金钱,尤其在互联网时代,一个好的商业创意,如果不迅速付诸实施,可能就会失去先机。这就要求政府得给力,一个证件办半年,黄花菜都凉了。

没错,法治政府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知道自己该在哪里收手,然后让市场活力充分涌流。世界银行曾经出具过一个报告叫《变化世界中的政府》,其中有一个结论:“一个国家如果具有稳定的政府、可预知的法律变动方式、有保障的产权以及强有力的司法体系,就会比缺乏这些制度的国家取得更大的投资和增长。” 有一个法治良好的政府,就有一个讲究规则的社会,身处其间的民众才会焕发出创富的热情。这是一个常识。当然,这个环境除了社会环境,还需要制度环境,得有东西去激励人们造富。比如立法明确财富归谁所有、如何交易,用强有力的司法维护这些规则。否则,社会成员辛辛苦苦积累的财富,说没就没,订立的合同说作废就作废,恐怕没有人敢去创富了。而这些,都是法治范畴。

因此,四中全会对法治建设的部署,尽管属于政治体制改革范畴,却也与经济改革和民生事业息息相关。它释放出的改革红利,必将推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进而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法治与公平

公平正义是人类的追求。没有法治以前,人们靠英雄,比如“替天行道”的水浒好汉;还靠革命,比如“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的近现代革命运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得到这样的结论,如果公平正义长期缺席,社会必将崩溃。

正义有时候会迟到,对福建小伙儿念斌来说就是这样,被羁押8年、4次被判死刑后,今年8月22日,他终于被宣告无罪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长期久压不决的案件宣判,其中,因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疑案”一律从无。此举释放出的进步信号,令人欢欣鼓舞。

让违法的人受到惩罚,让守法的人免于恐惧,是公平正义最基本的体现。期待四中全会对司法体制改革进行更全面的部署,以保障司法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办案,防范刑讯逼供、有罪推定、冤假错案。

再进一步看,如果社会贫富分化过于严重,社会结构严重板结,“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打地洞”,也谈不上公平正义。如何打破利益藩篱,实现共同富裕?在当前,只能运用法治所包含的平等、民主、参与理念,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

【1】 【2】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