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记者见证龙缸窑开窑 难以想象的震撼

19.11.2014  02:02

外媒记者见证古窑开窑

人民网景德镇11月18日电(记者 秦海峰)11月18日上午,随着一声“开窑喽”,把桩师傅胡家旺手持太平钩,将龙缸窑窑门敲开。紧接着,数位窑工师傅将窑口内的匣体搬出,一件精美的龙缸顿时展现在大家眼前。“2014外媒看江西”大型采访团的40余名中外媒体记者见证了这难得一幕,发出啧啧赞叹。

此次烧制的龙缸为仿宣德青花大龙缸,成品口径、底径均为60厘米,宽80厘米、高70厘米。“龙缸在古代主要在皇宫盛水防火用,也常常作为铭器。因为缸体很厚,所以很难烧制,这口龙缸的烧制花费了7天7夜的时间,消耗了3万斤松柴。”把桩师傅胡家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

胡家旺今年71岁,13岁开始跟着师傅学把桩,一干就是50多年。他原为景德镇建国瓷厂工人,退休后被古窑返聘,成为这里古窑复建、复烧的“总导演”。

烧制的困难不仅在于时间的漫长和松柴的稀缺,更在于火候的把握,“火太急不行,必须慢慢烧,干柴、湿柴要合理搭配,升温速度不能太快,一次填柴不能过多,这些问题都需要注意,任何一个把握不好,整个烧制就可能失败。这次烧制的龙缸色泽温润,非常成功。”胡家旺说。

精美的龙缸也赢得了外媒记者的赞叹。埃及阿拉伯之声电台记者salah表示,第一次看到陶瓷的制作过程,也非常幸运地见证了这么精美的龙缸出窑。“很难想象,经过7天7夜的烧制,坯胎会变成如此精美的艺术品,感觉非常震撼。”salah说道。

从2009年开始,古窑民俗博览区已经复烧成功了10座窑炉。包括两个系列,第一个系列是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典型窑炉:宋代的龙窑、元代的馒头窑、明代的葫芦窑、清代的蛋形窑;第二个系列是明清的御窑:青窑、龙缸窑、风火窑、色窑、爁熿窑、匣窑。

不同的窑炉烧造不同的品种,比如青窑烧造小件的青花瓷,龙缸窑烧造大龙缸,风火窑烧造多品种的瓷器,色窑、爁熿窑烧造高低温的颜色釉瓷,匣窑烧造匣钵。匣钵是一种烧造时所用的装烧窑具。这次开窑的龙缸窑是明清御窑的一种,专门为皇宫烧制龙缸。

随着技术的进步,电窑、气窑已经取代柴窑成为主流,但是柴窑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首先电窑、气窑烧制出的瓷器太亮,不够稳重,而柴窑烧制出的瓷器色泽温润、沉稳,花色千年不褪。柴窑复烧的意义也在于保存一段历史记忆。”胡家旺对人民网记者表示。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