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初:秋冬日子,莫要憋屈地活在大雾里

30.10.2013  18:25

  10月21日,新华网以“东北三省深陷大雾,多条高速全线封闭”为题报道了吉林长春、辽宁沈阳、黑龙江哈尔滨三座城市被大雾笼罩。

  在长春,从20日夜间持续的大雾天气丝毫没有散去的迹象,相反愈发浓烈。21日2时45分,长春市气象台发布大雾红色预警信号,这是大雾预警信号的最高等级。在沈阳,大雾从21日凌晨开始加重并持续不断,直至中午浓雾仍然不散,户外能见度较差。在哈尔滨,继20日哈尔滨市发生严重雾霾天气后,21日清晨,这座城市空气污染情况愈发严重。哈尔滨市教育行政部门已通知全市中小学停课,部分公交线路已暂时停止运营或加大发车间隔。

  雾,雾,还是雾!大雾天气已给人没有丝毫的美感了,只有焦虑与无奈。大雾起兮,畅快地呼吸变成了一件奢侈的事。

  我们希望大雾天气能少些,少呼吸PM2.5。可现实的改变总不是那么容易的,更何况要与大气较量。有些地方提出,遇上恶劣的大雾天气大部分公车要停驶等措施。这些,是否是杯水车薪。以前看香港的警匪片,片中的大佬偶有感叹“由白转黑,很容易;由黑转白,却是很难。”好的天空,被污染很容易;由污染再转为晴空万里,恐怕也不太容易。活在当下,行走在大雾里,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大雾不美,先请保护好你的肺。曾经在大雾里跑步,结果落下个鼻窦炎的经历,至今让我记忆犹新。对于大雾,我们有焦虑,但无法过于紧张,不妨先从自己做起,做好基本的防护,免得遭罪。当然,大雾太重了,中小学校适时的停课应对,也是必须的。在做到这些,还请气象部门等多个提前告知,让人有所准备。

  雾天里,还时常听到车辆相撞的消息。雾天开车,请多一些耐心,不要雾没散就急迫地上高速。雾天里,要辛苦路政与交警们,但那是职责所在,推让不得。当然,司机也该遵守交通规则,能见度差,开车慢点为上。要是能不开车就尽量不要开车,也好少排放汽车尾气,为减轻大雾做点微薄的贡献。

  治污,已刻不容缓了。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央财政安排50亿元资金全部用于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具体包括京津冀蒙晋鲁六个省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重点向治理任务重的河北省倾斜。(10月15日中国新闻网)中央财政投资50亿元治大雾,力度不小,决心也够大。只是,东北三省的大雾天气在提醒我们,要治大雾的地方远不止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而这,仅靠中央财政砸钱管用吗?

  发展方式转型,不能只是口头说说,或者遭遇软落实。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也要动动刀了,不能再明里或暗里唯GDP论英雄。节能减排,切不可是总也完不成的指标。没有对高污染、高能耗行业的改革升级,没有对汽车行业标准的提升以及汽车总量的控制,我们也许终将活在大雾里,呼吸着“毒气”。

  秋冬的日子,我们将憋屈地活在大雾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