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不能让“嘴”跑到吃喝制度前面

18.08.2014  11:17

  近日,一条“小吃部被打白条178张,老板讨债3年无果”的消息在网络上传播,曝光辽宁省兴城市多名村镇干部吃饭不还钱,累计欠款48800元,引发网民关注。据了解,当地纪检委已牵头成立工作组,对此事展开调查。(8月17日人民网)

  一个村里的小吃部,前后三年时间,被来往检查工作的村、镇干部累计打白条欠款4万多元,对此并未有多少不解,因为全国关于村镇干部吃喝问题并非一例。但让人感到不解的是,兴城市各级政府早在2003年就作出了政策规定,要求村级财务由乡级代管,村组不设招待费,兴城市一直在执行这一政策。为何行至于此,很多村镇干部依然敢于明目张胆的大肆吃喝?打白条者异口同声说,是为了“工作”才吃的饭,言下之意,“公家”出钱应是理所当然,出事之后总幻想单位擦屁股,不符合逻辑的权力无赖,此风不可长。

  近期,曝光的基层干部打白条事件不少,盐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局所属江苏射阳港船闸管理所,在当地一家酒店连吃带拿共消费了27万多元;安徽三义镇刘梦夫于1995年开了一家饭店,该镇政府到2000年共累计拖欠刘梦夫63余万元,导致饭店无法经营最后倒闭;河南邓州一街道办86万“白条”吃垮一家餐馆;河南省许昌市襄城县王洛镇政府在当地一家餐馆三年欠下70万元白条,以致餐馆老板不得不在店外挂横幅讨账,应注意到一个事实,那就是这些现象都发生在县级部门以下,都是之前多年的旧账,新上任的领导干部往往是“接权接人不接帐”,直接导致了矛盾的爆发,饭店餐饮老板们往往以上访或是请社会舆论曝光来督促此事。

      村镇干部吃喝“打白条”,对于处于弱势的经营者来说实属无奈,不欠账得罪人不说,一个乡镇经济基础有限,吃喝基本靠干部,但欠账又面临“千年老赖,万年不还”的尴尬。虽然这些问题见光之后,一般都会得到说法,但真正还清不易。相比这些,辽宁省村级小吃部的欠款48800元,还是个小数目,但让村里代为偿还,显然不切实际。多年旧事,已然分不清吃喝缘由,但凡是干部都能以“工作”为名签单吃饭,显然财务管理和监督制度有问题。早在2003年兴城市就做出了政策规定,然而这些村镇干部却仍我行我素、不管不顾,除了存在干部们个人纪律意识的偏差,宗旨意识不强外这种粗放有制度没措施没管理的空喊口号式的政策性规定,也难逃应付形式之嫌。上级来什么措施,自己就按部就班抓什么措施,不脚踏实地,直接把有关文件改头换面成自己主导,犯了形式主义的错误。

  公款吃喝当禁!干部吃喝“打白条”更应严惩。事发后,兴城市成立工作组对此进行彻查,责令“吃喝干部还款”,让违规成本回归至参与消费的官员本人,虽有亡羊补牢之意,却不失“谁吃喝谁承担”本意。在彻查同时,希望相关部门也要细查一下该镇是否执行过财务预算及报销制度,看看是否存在渎职、失职现象,如果从制度层面严格到人,相信今后的白条“签字秀”就会慎重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