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少些暴力执法 多些公道正气

17.02.2014  14:04

  近日,青海湟中县一位44岁妇女李发莲人替朋友李梅看店,结果莫名其妙被城管连抽了十几个耳光,并且被押上了车,戴上了黑头套,拉到了多巴镇人民政府。被打得鼻青脸肿,她还没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城管以认错了人为理由,就把她扔在镇政府不管了。(2月15日央视网)

  没去过青海,印记只能在青海湖的浩淼绿波中荡漾,那是纯净无暇的,不仅空气清新,人们的心灵也受到圣地的净化。青海城管暴力这是第一次听说,原来总发生在内地,瓜农之殇、扔秤入河、跳脚踹头等,这次暴力涙气叠加无不用其极,我们愤慨,我们谴责,为何城管屡屡犯事?有人说与制度有关,也有人说与本身素质有关,还有人说这就是一揽子权力“惹的祸”,反正出事后众人纷说其辞,让人一时找不到头绪,但这都指向一点,执法为何总是暴力与涙气相生相伴,离得群众太远,靠的权力太近,这个执法行当绝对病了。

  市容城貌是城市的一张脸面,洁净与否直接关乎形象,也关乎群众生活质量。无论是谁,不论市民,还是作为“城市清洁工”的城管队员,都有责任义务共同维护建设好自己所生存依赖的环境。现实中,城管与偏居城市角落的小商贩们总是交火不断,这让人更想起了伊拉克战争的巷战,丰富而又激烈。城管的猛赶追、打砸抢,小贩的躲跑藏、苦苦求饶,每日都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的上演。时下也有一些柔性执法,南京的“围观执法”,武汉的“眼神执法”,或者网络热捧的“卖萌执法”,行为一经推出,受到各界热捧,之后再随之沉寂,暴力不行柔情也不行,是小贩们软硬不吃?归根到底,小贩需要养家糊口,需要借贵宝地占道行商,城管暴力也好,柔情也罢,骨子里也视硬或软为方式,根本不能“想民之所想、为民谋利之福”,无论是小贩还是城管,若单纯地只把单方的事看得比天高比地厚,那么我想此后的暴力和涙气还是会接二连三,为何不能各让一步,彼此携手找到一个稳妥的办法,既让小贩合法规矩行商,又让城管依法办事,执法为民?

  北宋黄庭坚曾说:“人胸中久不用古今浇灌之,则尘俗生其间。照镜觉面目可憎,对人也语言无味也。”城市是大家的,无论是小贩还是城管,抛却自身的生存工作,必然返归市民之属。共同生存,共同把城市脸面维护好是大家的本愿。城管部门作为强势执法,转变执法理念,设身处地为市民方便小贩生存解决问题,在不伤城市大体情况下,要让执法变成最好的服务,让市民和小贩感认知行政执法带给他们的意义是关键所在,真正用文明执法、爱心执法架起与群众沟通的连心桥,托起城市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