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伟:谨防“峨眉封山”传染病肆虐

01.07.2014  12:26

  峨眉山景区28日发布公告称,因排查安全隐患,峨眉山景区暂停接待游客。对于峨眉山景区封闭的原因,官方的说法是因为雨季到来,为了安全才决定封山排查隐患。但当地老百姓否认了这个说法,这次峨眉山封山,是因为峨眉山大部分农民都集体堵路维权。(6月30日京华时报)

  峨眉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主要崇奉普贤大士,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著名学者华轩居士曾感叹道:“天下秀色尽于此、履止其间岂思还”。在世人眼中,此山之美除山美、水美之外,更有世人无争、无求的圣洁笼罩其身,然而,一纸封山公告彻底将之前的种种世相打破,原来,所有的美都是可以伪装,善男信女也会食人间烟火。这让笔者尤记起《西游记》第九十八回,唐僧师徒历经磨难到达灵山领取真经时,负责传经的阿难、迦叶二尊者竟向唐僧索要钱物之事。悟空没给,领走之后发现的经书皆是无字。最后,唐僧把紫金钵盂送给两位,才取得经书。其实,这也告诫所有管理者,欲取之,必有予之。

  对于峨眉山的封山事件,虽峨眉山景区股份公司副总经理杜辉称,村民阻路和景区暂停开放只是巧合。但村民们显然不认同。姑且不论这次事件的本身,或许这只是所有风景区与村民争利的一个缩影。能够称得上风景的地方,的确应该开发让人观赏,开发利用既能维护一方自然和谐,更能解放当地群众的生产力,让他们迅速转入服务业,得到平日里驱牛赶车流汗不能得到的财富,从而也带动了一方经济的发展,可谓利好大家。然而,时间能够抹杀一切记忆,百姓慢慢适应了其中的生活,还想要更好的待遇;景区运营方和管理层也适应了当前的经营模式,或许认为自己就是这些村民的救世主,给他们安排岗位,让他们脱离农事,已经做得仁至义尽,在这供需不平衡中,自然会诞生许多新的矛盾,甚至酿成一些封山堵路维权的现象,两者都怨,都觉得对方没有道理。

  在双方拉锯般利益争夺中,可以看出,当地民众明显属于弱者。原本自己的林权、地权以入股的方式参与其中,反而没有得到最根本的保障,出租自己的物权仅能换取一个赖以谋生的工作岗位,原本承诺的分红、身后保障,却成一句空话,投资方认为这些土地的占用,已经付出了提供岗位的牺牲,认为自己投在土地上的附加值才是吸引游客的关键。但如果没有这方美丽山水,区区只是投入几个钱,能够产生啥效果。峨眉山管委会《关于加快景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等文件,可以看出,在保持峨眉山原本风貌,实现上市公司股东利益最大化时,应肩负起反哺农村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景区内部村民的水平并没有随着社会同期水平而上涨,村民拉条幅封路维权要诉求,显然没有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这样背景下必然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峨眉“封山堵路”折射了景区与山民之间利益斗争的缩影,如何解决关系着各个景区今后的发展。笔者以为,景区运营方在实现经营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应如规定那样,主动承担起反哺农民的义务,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要知道,当地村民的林权、地权全部交寄政府,是出于由衷的信任,峨眉的物质文化遗产并不是后天打磨,更是千百年来众多山民一同维护的结果,尊重这些成果,善待这些村民,眼光长远些,处事大度些,所有的利益纠葛自然会稳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