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3季度北京市经济社会形势分析

11.11.2013  11:47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实施国家和本市出台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政策举措,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年初以来“转中趋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市场信心有所增强,社会环境和谐稳定。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进一步趋稳。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7%(一季度、上半年分别增长7.9%和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积极挖掘内需潜力,通过引入社会资本项目试点等措施,保持了投资的稳定增长,前三季度增长8.2%,其中民间投资增长17.3%;及时出台了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家具以旧换新、刷卡消费等一系列促消费政策,举办了2013北京购物季等一系列促销活动,前三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6%,其中网上零售额增长43.5%, 对消费增长的贡献超过四成;面向大众消费的住宿餐饮企业营业额增长较快,文化消费成为市民消费新热点。

  发展质量继续提升。就业市场保持稳定,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加快,价格涨幅回落。城镇登记失业率继续控制在1.41%的较低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9.9%和11%,比上半年提高0.5个和0.4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3.3%,比上半年回落0.2个百分点。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1.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4%左右。

  经济走势预期向好。从全国来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三季度以来,各方面积极因素增多,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连续4个月回升,10月份达到51.4%;企业家对经济复苏的预期也在升温。从本市来看,宏观经济综合警情继续在稳定区域运行,PMI、社会融资等先行指标持续好转。

  (二)调整转型持续深入。

  产业高端引领态势明显。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6%,现代制造业增长15.1%,分别高于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3个和6.8个百分点;汽车、电子、医药等重点行业分别增长26.1%、14.5%和8.9%。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1%,要素市场发展提速,商品交易所成交额成倍增长。科技服务业、租赁商务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8%、7.5%,分别比上半年提高1.5个和1.4个百分点。科教文卫等新兴服务业活力进一步增强。

  企业主动转型力度加大。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一是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趋势明显,部分制造企业加快将制造环节向外转移,附加值较高的研发和销售环节贡献上升。二是企业积极整合上下游产业链条,创新商业模式,增强综合竞争优势。市属国有企业加快战略布局和内部挖潜,打造文创、装备、环保等新增长点;电商企业积极拓展供应链金融、电子发票、跨境电子商务等新领域。三是企业并购重组提速,全市发生创业投资暨股权投资案例244起,投资总额达386亿元,案例数和金额均居全国首位,其中77%的案例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产业、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三)创新驱动力不断提升。

  科技创新取得积极进展。创新活动持续活跃,全市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8.4万件和4.7万件,同比增长36.2%和29.3%,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9.8个和8.1个百分点。中关村指数正式发布。继“1+6”先行先试政策之后, 中关村新四条政策获批出台,园区规模(限额)以上企业总收入、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发明专利申请量分别增长29.9%、30.6%和42.9%,“十百千”工程以及“瞪羚计划”重点培育企业创新活跃。新一代高精度北斗导航芯片、15纳米集成电路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下一代精确定位与无线通信系统等重大前沿项目产业化得到支持,科技孵化器资产证券化等科技金融试点工作全面启动。高端人才加速集聚。

  文化创新持续推进。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收入增长较快。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取得显著成效,百万张“文惠卡”面向市民发放,市民直接消费金额超过52亿元。北京艺术博览会、国际设计周、电子商务博览会等重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首都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本市首家科技文创孵化中心、中关村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正式授牌,科技、文化融合发展持续深入。

  (四)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环境治理进一步加强,贯彻落实国家大气污染防治计划,发布实施本市清洁空气行动计划(2013-2017),压减燃煤、淘汰老旧机动车、清退高污染企业、治理扬尘等重点工作稳步推进。污水、垃圾治理三年行动计划加紧实施,丰台河西、大兴黄村等再生水厂预计年内建成,鲁家山垃圾焚烧发电厂设备安装基本完成。35万亩平原造林任务顺利完工。深入开展拆违专项行动,城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生活必需品和能源运行保障工作得到加强,城市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城市运行平稳有序。

  (五)民生保障不断加强。

  各项稳定、扩大就业政策深入落实,城镇新增就业36.4万人,帮助10.9万城乡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4%,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1%。全市参加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人数平均增长7%,社保待遇标准平均提高10%左右。积极采取上调城乡低保标准、建立最低工资标准与物价联动调整机制、发布行业人工成本及企业工资指导线等多项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速逐季回升。学前教育、中小学、市属高校三个三年行动计划有序推进。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参加高职学校招生考试实施办法正式发布。11个新城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立3300余个社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住房保障进一步加强,建设收购各类保障房13.6万套,完成年度任务的85%,竣工8.6万套,超额完成全年7万套任务,推出200万平方米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项目,出台了《关于加快中低价位自住型改善型商品住房建设的意见》,积极调整住房供应结构。

  (六)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取消下放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46项,目前仍在进一步研究精简调整方案。在大力精简审批事项的同时,修订了投资项目办理流程图,并在五个区县进行试点,不断加以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有序实施,出台了非居民热价、气价改革政策。投融资体制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取得明显进展,发布实施《引入社会资本推动市政基础设施领域建设试点方案》,加快推进126个试点项目建设。“营改增”试点稳步实施,试点企业扩大到28.8万户。医疗体制改革继续深入,公立医院改革取得预期成效,5家试点医院运行平稳,社区药品医保报销范围新增224种。机构改革稳步实施,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区及乡镇派出机构组建完成,食品、药品的生产和流通监管得到进一步加强。

  对外开放态势良好。前三季度,我市进出口总额完成3232.3亿美元,同比增长6.8%,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三位。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11.7%。服务贸易进出口交易额增长21.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3%。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企业境外直接投资额增长1.7倍。

  总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经济社会运行基本面总体平稳,发展态势总体向好。但也要看到,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影响本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当期稳增长与长期调结构的任务依然艰巨。因此,四季度一方面要立足当前,跟踪形势变化,掌握工作主动权,全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另一方面要着眼明年,提前研究谋划一批重大问题,以改革创新思维做好明年工作安排和重大政策的研究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