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市一季晚粳和双季晚粳高产栽培示范亩产均创历史记录

27.10.2014  12:21

  近日,景德镇市科技局组织有关专家对市农技推广站实施的《“籼改粳”一季晚粳和双季晚粳高产栽培示范》项目进行了现场测产验收。

  验收专家们在市陶瓷科技园区罗家桥乡罗家村一季晚粳“甬优12”示范田随机取点三个,三点实割面积合计10.74平方米,实收稻谷鲜重17.64公斤,扣除杂质和水分,按八折计算,折合亩产干谷873.35公斤;在浮梁县鹅湖镇桥溪村双季晚粳“甬优1538”示范田,随机取点三个,实割面积合计10.7平方米,实收稻谷鲜重14.98公斤,扣除杂质和水分,按八折计算,折合亩产干谷748.6公斤。两个示范片测产验收单产水平,分别创我市一季晚稻和双季晚稻亩产最高纪录。

  验收专家一致认为,粳稻在景德镇市无论作一季晚稻栽培,还是作双季晚稻栽培,均表现为秆壮抗倒、耐肥抗衰、抗高温耐低温、结实率高,增产增收效果显著,具备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

  粳稻是适宜北方温凉地区种植的一个水稻亚种,具有高产稳产、耐肥抗衰、米质良好等优势,从上世纪五、六代开始,我国科学家就曾进行过北粳南移试验探索,我市九十年代初也曾开展了粳稻小面积引进试验,但由于脱粒困难、病害较重、品种资源少等因素的制约,未能得到进一步推广。随着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高效低毒农药控制病虫害、现代育种技术等农业科技的进步,南方“籼改粳”关键制约技术得到破解,发展粳稻生产已具备各种条件和优势。

  近年来,农技推广部门积极组织开展“籼改粳”试验示范工作,通过2012--2014年三年科技攻关,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根据该市生态条件初步摸索总结了一套适宜本地的粳稻种植集成技术,二是不断加大示范推广力度,使粳稻种植面积从无到有,2013年全市播面0.55万亩,2014年种植面积突破了2万亩。

  经初步估算,景德镇市今年大面积推广的粳稻与同期籼稻相比,亩增稻谷100公斤左右,共计增粮2000吨,为全年粮食增产起到了积极作用。


    附件下载:    '+sName[0]+''); for(var j=1;j                             '+sName[j]+''); } document.wr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