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蓉:学校沦为名利场 抢夺生源为哪般?

09.07.2015  14:57

  每年中考、高考一结束,抢夺生源大战就由先前的“地下活动”转为公开抢夺。各校为了挖到高分生源,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频频家访、谈条件、许重诺、拿现金……各种诱惑,目的只有一个,把高分学生招到自己学校,为以后“再创辉煌”打下“坚实”基础。另一方面,又故意抬高招生分数门槛,让部分想读该学校又比分数线低的学生交昂贵的高价“”读进门。

  放眼一看,某些所谓名牌学校,已俨然成了买卖生源的市场,到处充溢着铜臭味,沦为了斯文扫地的名利场,悲哉!

  近年来,一些耳熟名详的所谓名校,时不时闹出一两件丑闻,真的令人大跌眼镜,大失所望。中国教育发展到此等地步,应该引起政府高度警觉了,如何让学校重归以往美好的形象,让教师像教师,学生像学生,学校成为最后的纯净领地,这才是真正值得深思和探究的问题所在。

  教育学者朱永新在《我心中的理想学校》一书中说,我心中的理想学校应该是有特色、有品位的,我心中的理想校长应该是富有人格魅力、有远大理想的,我心中理想的教师应该是有创新精神、有活力的。可是,试看每年的生源大战,所谓名校无非是抢夺的学霸、状元,其方式、手段之不堪,已无品位可言。一些校长在对自己学校的宣传把关上,面对一些不堪现象,也是假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教师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也只得违背本心,做一些有辱知识分子斯文的事情。

  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强烈冲击下,学校与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白热化,抢夺到“高分”资源,就能接二连三“再创辉煌”,让牌子不倒,生源意味着钱源,才会源源不断通过明里暗里的方式流进腰包。在巨大的利益驱动下,教育必然像倾斜的天平一样失衡,给学生身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给家庭施加了过重心理和经济负担,也为社会的发展埋下了不良隐患。

  个人认为,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学校就应该是学校的样子——学生像学生,而不是商品;教师像教师,而不是斯文扫地的抢夺客;校长像校长的样子,而不是工厂、企业的老板。一直以来,我理想的学校是学生追求知识的殿堂,孕育理想的温床,养成美好德行的环境,能力提升的平台,绝不是某些急功近利者抢夺名利的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