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明:学生心理问题不是治不好的“心病”

15.01.2015  12:14

  2014年,有一个网络热词传播度很高,那就是“有钱就是任性”,可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或许年轻就能任性。昨天,因为一时的任性,17岁的小杰差点赔上了自己的命。(1月14日浙江在线)

  17岁的小杰,因为向“女神”表白遭拒,便纵身一跃跳下三楼,这不禁遭到网友的一阵“唏嘘”。“天下何处无芳草,失恋以后重新找”,为何要围绕“一棵树”要死要活。我们除了对小杰这样的行为感到不理解以外,更应该关注一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虽然当今社会初中生、高中生恋爱以司空见惯,但还是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这一行为属于“偷吃禁果”的早恋。高中生正是生理发育的高峰时期,对爱情的冲动和向往也是人之常情。但作为中学生来讲,人生观、价值观和爱情观不成熟,对恋爱的认知只是停留在喜欢与否表面感官,不能肩负起爱情的责任。因此,如何引导中学生正常交友,在“早恋”如此泛滥的今天,确实应该引起大家的反思。

  近年来关于中学生遇到挫折就轻声的事件时有发生,前不久报道了一则新闻,一名中学生因为违纪,遭受了老师的批评,并要求请家长配合教育,该学生便感觉天塌下来了似得,任性地跳楼轻声。缘何如此多的学生抗遭受挫折和打击能力低呢?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温室下长大,所有事情都由父母家人一手包办,没有完整的成长经历。因此一旦遭受失败和打击,心理防线顿时奔溃,失落、消极、颓废以至于轻生便接踵而来。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已是老生常谈的问题,许多学校还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也未见中小学生健康有何明显的转变。笔者认为,之所以效果不佳,还是在重视程度和教育模式方面受制约。一方面,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用成绩说话的“教绩”早已掩盖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绩。另一方面,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往往都是说教式模式,学生面对枯燥的理论知识,一听有趣、久听便烦,教学成效自然而然不理想。

  面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引起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生教育的重要课程当中,与教师的业绩和学校的综合评估挂钩;同时还应该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从“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给学生犯错误和失败的机会,让学生既要感受成功的喜悦,也要体会到失败的忧伤,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挣脱失败的泥潭,如何“涅槃重生”。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不是治不好的心病,而是教育主管部门功夫下得不够深,相信只要重视到位、措施到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会逐步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