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讲课老师偷闲?吉安教改在质疑声中前行

30.06.2014  13:42

吉安市八中七年级12班学生在上课

  6月5日,吉水三中八(11)班学生王嘉伟,语速很快地讲完了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俨然一副小老师的模样,问大家还有没有疑问。

  对于高效课堂改革一年来学校课堂上经常出现的这一幕,任课教师李文水很欣慰,称高效课堂改革以来,学生的进步很大,特别是表达能力、胆识都得到了提高。

  但是,也有家长质疑高效课堂改革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多讲,老师则在偷懒。

  面对质疑,教育局、学校、教师、专家,包括学生,对吉安市自去年以来推行的高效教育都有着各自的说法。

   “学生讲得更有趣”

  “同学们,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2014年6月5日,站在讲台上面向全班学生讲题的王嘉伟讲完一道数学题的新解法后,像老师那样问大家。

  站在一旁的李文水很认同王嘉伟的解法,他问其他学生,“这个方法好不好?”

  “好!”同学们鼓起掌来。

  博得同学们一片掌声的王嘉伟并不是老师,而是和台下的其他同学一样,是吉水三中八(11)班的学生,李文水才是这个班的数学任课教师。

  李文水在黑板左侧为王嘉伟所在的7组加了3分,学生平常的讲题只加两分,因为王嘉伟的解法比之前上台的两位同学讲的方法都要好。

  李文水说,这种学生讲课、老师在一旁指导、让学生分组学习的高效课堂已经在吉水三中开展了一年多。

  据介绍,推行高效课堂这一教学改革试点后,八(11)班72名学生被分成12个组,每个科目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内的学习。

  李文水称,如果是讲授新课,他首先会让学生自主学习,然后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最后让学生上台讲讲知识点。

  当学生像老师一样站在讲台上讲完知识点之后,老师会问其他学生有没有补充或者质疑的地方,等学生讲完,老师才会适当点拨,对学生没有讲完整的地方进行补充。

  当天讲的是《第六章综合检测卷》,李文水要求学生提出需要讲的题目,简单的题目就在组内消化。

  王嘉伟作为第7组的数学小组长,依次问组员:“这道题会了吗?”确认其他5位成员都懂了之后,才进行下一题的分析。

  王嘉伟告诉记者,分组学习模式让他学习更积极了,“以前是老师在上面讲,现在轮到自己上去讲,所以在家里会提前学”。

  学生刘璇告诉记者,她觉得老师讲得枯燥,学生讲得更有趣。八年级(12)班学生张若晗也觉得,改革之后“更能接受知识”。

   家长的质疑和转变

  事实上,高效课堂在吉安试点一年多来,这种模式仍没有得到家长们的一致认可。

  2014年5月12日,吉安市市长信箱上就接到一位家长的投诉:“我是吉水人,现在国外工作,前几天我回国参加了孩子的家长会,这才了解到高效课堂这种教学方式。当然,这也是一种改革,出发点非常好,但是否调查了效果如何?这给学生营造了

  一个说话的平台,却也给老师制造了自己不用讲课,在走廊上抽烟、玩手机的机会,学生讲完了,老师还不知道,还要学生通知他。”

  另有家长投诉称: “学生在校搞小组合作学习,实行捆绑式教学,一人违纪全组受罚,孩子不小心被扣分就会受全组的责骂,成天提心吊胆。这让我的孩子讨厌去学校上学,以前开朗活泼的他现在天天沉默寡言,高效课堂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恳请市领导及时制止这种所谓教学方式!”

  署名“一个惊恐的孩子的父亲”的网友还称,孩子为应对第二天的“教学”,回家后要埋头苦干4~6个钟头才能完成作业。

  采访中,吉水三中八(11)班家长肖女士告诉记者,初一下学期学校刚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时,小孩确实不适应,成绩有滑坡,他们也很担心,学生讲不全面。当时很多家长向学校反映过,但是学校要改也没办法。好在一段时间后,孩子胆子变大了,现在还敢上台演讲,以前一味听老师讲,思维没那么活跃,成绩也能保持在全年级排名前二三十名。

  很多家长经历了和肖女士一样的转变。

  吉安市八中八(4)班蔡某的家长李某,开始了解到学校要进行高效课堂的教学改革时,心中还是有些担忧:自己的孩子会不会是试验品?经过一个月之后,肖某发现了孩子明显的变化:背书更自觉了,因为小组成员会互相抓背,要轮流回答问题,答对了还能记分,学期结束时统计分数进行嘉奖。

  但对于其他一些不适应新的教学方式的学生来说,其家长担心这种让学生当老师的试验,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甚至造成了心理压力。

   推进高效课堂深入开展

  据吉水三中副校长赖定禄介绍,学校2012年开始在初一年级的两个班试点高效课堂,现在已在初一年级全面推开,初二年级也逐步跟上,初三年级只有几个班级试点。

  而整个吉水县的高效课堂改革全面推行也始于2012年。吉水县教育体育局根据该县实情,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并决定分三个阶段进行:2012年10月~2013年上半年为部分学校高效课堂试点阶段;2013年下半年为全县小学四年级、初中七年级高效课堂全面推进阶段;两所高中在2015年前高一年级适时择机全面推行高效课堂,到2015年为高效课堂全面提升阶段。

  吉水县教育体育局局长李文俊称,2012年10月到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参加培训期间被高效课堂中学生的自信、从容所震惊,便有了教学改革的决心。他觉得高效课堂改革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帮助不小。

  2013年3月12日,吉安市教育局印发了《吉安市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教学模式推进高效课堂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中小学校及时分析总结情况,推进市高效课堂深入开展。

  吉安市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周保卫说,课改的精髓是先学后教、小组合作、科学评价等。为做好这次课堂改革,老师会根据教师课程内容设计一份导学案发放给每个学生,学生根据老师给的学习方法在家自学,在小组内反复研究讨论,然后由学生主动上台讲解。

  吉水县教育局强调,高效课堂改革并非抛弃传统课堂,而是将二者结合,不同的科目要创设不同的模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来教学。在这个过程中,首先老师要转变观念,老师的点拨是关键环节,得落到实处。

   "家长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过程"

  对于一些家长认为老师偷懒的说法,赖定禄称,要让家长接受这种新的教学模式需要一个过程。

  李文水也认为那种觉得老师在偷懒是对高效课堂的误区,让学生到讲台上讲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老师须在必要时候进行补充。

  作为吉水三中八(8)班的班主任,李文水称,自己刚接手这个班时,大多数同学上台作自我介绍时都紧张得满脸通红,但是现在都敢积极发言了。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增加,成绩也上去了,他带的八(8)班的数学平均分比运用高效课堂前多了十几分。

  吉水三中八(11)班班主任易之钿称,培训学生学会教的过程是最累的,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

  赖定禄觉得合作学习是高效课堂的灵魂,这样的学习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学生的胆识有很大的帮助。

  吉水县文峰小学语文组张组长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他一开始对高效课堂改革也是持观望态度,两三个月后才摸出一点门道。

  文峰小学校长周明芳觉得高效课堂改革后老师更累,因为老师必须对教学有更清晰的认识,要明确应该让学生了解什么,教会学生怎么学习。

  为了让家长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吉安市各校都要求开展宣传活动,将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式、步骤、程序和实施的效果等向社会宣讲。吉水县开展了“让家长走进课堂”的活动,设定了“家长开放日”,让家长随机来学校听课,也让学生给家长开家长会,主要是让家长感受孩子的变化。

   专家认为家长认识存误区

  据了解,我国新一轮的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开展阶段是2004年~2005年,“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等是新课改主要提倡的教学理念。

  十几年来,各式各样的教学改革理念层出不穷。一些教育专家对各地出现的教育创新给予了中肯的评价,认为教师不再是一言堂的“讲师”,而是起到点拨、组织、示范作用,从而成为“学师”,这一模式值得鼓励和提倡。

  中央教科所德育研究中心主任詹万生教授认为,家长们对教育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应试教育的观念还深深地影响着家长,其实实践才是教育和学习的最终目标,创新才是孩子以及社会发展进步的灵魂。

  不过,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凌宗伟对高效课堂持有不同意见。他认为,课堂可以优化,但不可以高效化。高效课堂专注于效率,忽视学科特点强调“先学后教”,夸大了教育的功能,忽略了教育本身是慢的艺术。

  对于高效课堂在试点中出现的问题,吉安市教育局也有所认识。2013年12月5日,该局下发的《关于继续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通知》提到,部分学校和教师在推进高效课堂过程中,还存在认识不到位、行动不迅速、措施没有真正落实,对导学案缺乏内化吸收等问题,对高效课堂尚存错误理解,在抛弃传统模式的同时又刻意追求高效课堂的形式等等。要求进一步理清思路,持续、深入、稳妥地推进高效课堂,确保吉安市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真正起到为学生全面提升服务、为教师全面发展服务的目的。

  吉安市教育局也强调,高效课堂的推进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宽容的态度,允许多种教育教学方式并存。要理性对待高效课堂推进过程中的一些反复,对试点学校和教师可能出现的教学成绩波动不能一味地批评指责。

[实习生:胡燕] 来源: 中国江西网 | 一键分享: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