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院:借力“互联网+”,全力促进就业

01.04.2016  16:22

就在半个月前,一封不怎么起眼的“江西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致广大校友的邀请函”在微信朋友圈中发布,随后迅速被点击和转发,阅读量达数千次。而在之后短短的两天时间里,金融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老师就接连接到了30多家单位的询问电话,有的甚至洽谈到深夜。其中除了深圳,还不乏佛山,上海,北京,浙江,南昌等地方金融机构的回复。从以前的“被动联系”到如今的“主动出击”,金融学院积极借力“互联网+”优势,三管齐下全力促进就业工作。

借力“互联网+”:拓宽毕业生就业市场

在201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学院就业工作小组利用历年的“招聘单位信息台账”,充分发挥互联网的“零距离”优势,与用人单位取得更深层次的交流。同时,作为毕业生与单位之间的桥梁,我院致力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在QQ群、微信群等网络互动平台上对毕业生的就业意愿进行细致调研,并根据同学们的就业诉求,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邀请单位到院招聘。另外,我院还活用校友资源,发挥校友能量,诚请校友们采取多种途径广邀用人单位到校招聘,有效的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

借力“互联网+”:打造信息发布新模式

学院在2013年创立的“金融就业”微信公众号,依托公众号探索“互联网+精准就业”新模式,设置了招聘信息、就业指导、就业政策等专栏。通过“金融就业”,学院为应届毕业生和离校未就业学生推送了用人单位招聘信息,发布“海量式”的就业岗位,拓展“广而告之”的维度,努力实现就业信息“”的提高。同时,依托学院为毕业生建立的微信群、QQ群、飞信等网络平台,毕业生可以随时随地浏览企业的招聘信息,实现就业信息点对点、一对一,毕业生不离校也可以找到心仪工作的心愿。

借力“互联网+”:实现就业精准帮扶

对于毕业生而言,特别是部分考研、考公务员落选学生,家庭困难、求职困难的“双困生”,以及就业不积极的离校生,学院利用QQ、微信等网络平台提供的就业信息帮助不可不谓是雪中送炭。在这些平台上,学院对毕业生们进行一对一的个性指导,转变他们的就业观念,提升其求职技巧,以此提高毕业生的整体就业成功率。此外,“菜单式”的职业指导服务、“互动式”的即时政策咨询以及“管家式”的就业跟踪服务等多种服务模式,在借助互联网平台后得以向众多毕业生实现“随时随地”的帮扶行动。

目前,学院已邀请到了近百家来院招聘的单位,向2016届毕业生累计发布就业信息千余条次,提供人均就业岗位5个,成功帮扶120余名毕业生实现就业。今后,我院将积极完善“互联网+就业”机制,以互联网为载体,加强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文/邱晓平    孙春蓉   编辑/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