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学院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主题观影活动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形式和内容,进一步激发和弘扬广大党员爱国情怀和奋斗精神主旋律,5月8日上午,学院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影片《悬崖之上》。
《悬崖之上》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四名在苏联培训的共产党员为完成“乌特拉”行动,与特务科开展一系列斗智斗勇、惊险万分的故事。该片刻画并致敬了在谍战中陷入绝境但依旧坚守信仰的无名英雄们。该影片展现出来的是一场令人动容真实的生死救助,我党的特工们他们也不过是最为普通的年轻人,怀揣着一颗热血爱国的心投身于战场之中,最终的结局是血肉模糊,被折磨、拷打,却依旧坚守着曾经的信仰,永远不会改变。
观影结束后,大家感触颇深,互相交流观影心得。
党委书记胡文立:电影的时代背景是最黑暗的20世纪30年代,看不到一点赢的光亮,谁也不知道何时天亮,谁也不知道天会不会亮,而选择投降就可以拥有荣华富贵,选择退缩就能安享儿女绕膝之乐,可他们依然选择了奋战到底,即使丢弃生命也在所不惜!他们在黑暗中前行,为后世寻找曙光,随时随地可以坦然面对死亡;他们把活着的希望交给别人,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正是因为他们曾在悬崖之凝视深渊,才撑起了后来所有人共同仰望的黎明!多少埋藏在黑夜里的生命,多少冰封在风雪里的血与泪,才换来现实的安稳与欢笑。此时此刻,安享着这幸福与光明的时代,真的很想对他们说一句:而今灯火里的中国岁月静好,国泰民安!你们,可以安心了!
党务工作部副部长刘云花:漫天飞雪的东北大地,暗流涌动,火车上邻座可能就是敌人,哈尔滨化身特工之城,没人知道身边是敌是友。即使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我们的先辈仍然能不屈不坚守信念挠,以特有的方式传递信息执行任务,即使牺牲前也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自己,令人感动和敬佩。影片一开始就基本交代了敌友关系,没有太多的悬念,更多的是探究人物人性本身。“我们能等到天亮吗?”刘浩存最后的发问让人泪目。感谢先辈们的奉献,换来如今幸福的生活。
理工学科部第三学生党支部书记袁岳:《悬崖之上》这部电影以大历史背景中的一次营救任务切入,讲述特工战士在革命斗争中的起伏,当他们面对危险的时候,当他们面对选择的时候,毅然决然的选择了保护自己的同志,为国家献身,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影片中“乌特拉”俄语中意为黎明,经历了一场场黎明前残酷的斗争,最终迎来了最终的胜利。向黎明前为革命献身,舍己取义的英雄致敬!
财经学科部管理系第二学生党支部书记李慧子:他们在“悬崖之上”,超越个体,成了永恒的光。影片把镜头对准了那些随时可能面临死亡险境的无名英雄,他们为了个人信仰、民族胜利,把生死置之度外。“乌特拉”行动中牺牲的任务、复杂的情景只是一个切面,真实特工的遭遇比他们更残酷更艰难。四人小队分组进行任务,把情侣和夫妻分开,保证就算其中一组出现问题,也会为了另一组人的安危严格保密,为了完成任务想尽办法。于和伟也如同活在《悬崖之上》,在暗处悄悄协助,稍不注意就会粉身碎骨。在这些革命先烈们牺牲的背后,其实,还有他们的家人、爱人、孩子、朋友。一个人的牺牲,一家人的悲痛,可无名英雄们还是为了国家,选择了义无反顾地向前。正因为有这样一群伟大、无私的人勇往直前,我们才有了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也等到了他们所期待的黎明。致敬无名英雄们!
理工学科部第二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陈易凡:在面临牺牲的违纪情况时,革命战士无一例外地选择了将生的希望交给战友,将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体现了“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为了谁的理想?又为了谁的光明?一个人倒在黎明破晓前,结束这短暂悲壮的一生,让我们深深的感悟到,没有一代又一代革命先烈的奉献和牺牲,就没有如今中华民族的崛起和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
财经学科部管理系第一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胡赵颖:“我们没能看到黎明,但我们点亮了光,总有一天,你们会生活在阳光下,抬头挺胸。”看完之后对这句话印象深刻,感触良多,全员演技在线,拍摄也很真实,影片很有意义,值得一看。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是非常感人,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真的会做到这个故事里的人所做的那些事,并且做得比影片里面的还要让人心痛和愤慨。因为有这样一些伟大、无私的人勇往直前,我们才有了现在安稳、幸福的生活,也等到了他们所期待的黎明。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少年肩上不仅有清风朗日,更要有家国担当”,和平时代的今天,作为当代青年需要学习努力奋斗精神,学习前人在逆境中成长!珍惜当下,美好生活来之不易,要积极向上,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最近正好在观看献礼剧《觉醒年代》,讲述民国时期新文化运动的历程,多少革命者为了寻找救国之路而奔波劳碌,才有现今的美好生活,他们的披荆斩棘是我们如今的风华正茂。
学院领导,纪委委员,各职能部门、各学科部副处级以上干部,全体专兼职纪检干部,各党总支支部书记,各学科部师生党员共计百余人参加观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