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新秀】博观约取 厚积薄发——记经济与管理学院青年科技骨干教师赵玉博士

13.02.2016  01:14

      编者按: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教师重视加强科研工作,大力营造“尊重科技、尊重创新、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党委宣传部与科技处联合在校园网主页推出科技工作专题系列报道(分科技团队、科研成果和科研新秀等三个板块)。现在,让我们来一睹青年科研骨干教师赵玉博士的风采。

      赵玉,男,1982年10月出生,河北省辛集人,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风险管理、价格理论、资源与环境经济等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2010年7月来到东华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工作,主要讲授《计量经济学》、《预测与决策》、《市场调查与预测》、《管理经济学》等课程。先后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10余项,并作为主要成员参与了一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课题,已在SSCI、SCI、EI、CSSCI等检索的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专著3部。先后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江西省第十四次和第十五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等荣誉。
      赵玉博士在大学期间就养成了读文献和写读书笔记的好习惯,参加工作以后更是经常购买大量的学术图书资料,尽量挤出时间来研读。他认为做学问要博观约取、厚积薄发,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都应该阅读大量文献以了解和把握学科前沿。只有储备的知识体系完备了,才可能够胜任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了经管学院的博士论坛等学术活动。“‘三人行必有我师’,只有多向同行学习,多吸取别人的经验,才能够更进一步”。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田野调查是非常重要的,没有经过深入调研,选题很难做到“顶天立地”。赵玉博士经常利用假期到矿区、社区和乡村调研,带着对时事的思考,从生活中寻找现实问题的答案,从而做到了“切问近思”。好的选题加上好的方法,科研工作就成功了一半。在自然科学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进行证伪。但在社会研究方面,我们却很难对社会现象进行实验。也正因为如此,实验方法之于社会科学才显得珍贵而重要。赵玉博士在博士后工作期间主要围绕社会学实验展开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进展。
      勤读力耕,立己达人。作为省级教学团队中的主要成员,赵玉博士把自己在学习和研究中的感悟带到课堂中,引导学生学习已知、探索未知。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学习心得和现阶段的教学改革结合起来,主持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群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学术型研究生创新行为驱动因素及提升路径研究”等教学改革课题,与同事合作编辑出版了一本教学改革论文集,指导学生参加了江西省物流设计与模拟经营大赛等大学生学科竞赛并多次获奖。赵玉博士表示,将在新一轮教学改革中,努力将教、学、研、用融为一体,在提升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研水平。

 

编辑:刘顺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