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暑假太“宅”,病根究竟在哪儿
暑假已经过半,孩子们该旅游的已经旅游过了,暑假作业也做得差不多了。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有很多家长抱怨娃儿们现在在家是各种躺,无论是男娃、女娃、胖娃、瘦娃……“没得办法啊,既看不下去,也撵不出去”,这是不少父母的心声。这些娃儿这么喜欢“宅”家里头到底是否正常?为什么父母好心让孩子出去活动活动,却想撵都撵不出去?(8月7日《成都晚报》)
现在的孩子喜欢“宅”,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
首先,城市是一个“陌生人的社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改变的不仅是城市面貌、人居环境,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人际交往方式。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远了,友情淡漠了,甚至于充满了冷漠和不信任感,缺少农村自然村那种融洽的乡情和邻里情。在城市里,一个成年人与隔壁邻居不认识不往来十分正常,小孩之间的关系也会在这种环境的潜移默化下,好不到哪里去。平时,城市家长常常抱怨孩子的玩伴难找,所以,在暑假期间,“临时抱佛脚”当然也就不行了。
其次,繁重的教育养成了孩子“宅”的习惯。随着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的改变,平时家长们普遍重视孩子学功课或是学技艺,忽视孩子玩耍、游戏及交友的需要。君不见,一到暑假,城市里哪个家长不忙于给孩子报名参加各种特长班?孩子在学校里有做不完的作业,假期又要到特长班里继续忙碌,繁重的课业任务已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他们哪还有心思和时间外出找伙伴儿玩耍?
最后,家长们也应当反省一下:自己是否也爱“宅”在家里享受电视娱乐带来的身心愉悦,寻找wifi带来的便利刺激?你的这些行为何尝不会影响孩子的习惯呢?所以,你“宅”孩子也“宅”,何不设身处地为孩子想想,别动辄抱怨他们“宅”,叱责他们。
要想改变孩子的“宅”,先要找到治“宅”的妙方,切忌一味蛮干,否则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不仅效果不佳,有时还会弄得家长下不了台。为此,家长应当与孩子多谈谈心,了解他们喜欢“宅”的原因,对症下药,与孩子一起多做做他们乐意做的事:陪他们到书店逛逛,到乡下老家(或亲戚家)看看,到运动场打几场球,到电影院看几场电影,到社区参加公益活动……这样,孩子的心情好了,交际广了,也就不会太“宅”了。
文/林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