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多名孩子服尼美舒利死亡” 且从南京传到了南昌

18.09.2014  11:51

    “市中医院王晓燕主任呼吁,小孩发热不要用尼美舒利颗粒退热,工作以来已遇5例这样的患者,4人抢救无效死亡,昨夜又一个小天使离开。”这两天,这样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传播,不少家长担忧不已。9月17日,记者多方调查得知,此消息来源并非南昌,而是江苏南京。不过,随后证明这条消息是谣言。孩子服用尼美舒利颗粒是否真的有危险?该如何科学地为孩子退烧?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走访。

  谣言:“多名孩子服尼美舒利死亡

  “紧急通知:请大家注意,市中医院王晓燕主任真心呼吁:有小宝贝退热治疗,商品名瑞芝清,工作以来已经遇见五例这样的病人,发生瑞氏综合征,四个抢救无效死亡!昨夜又一个小天使离开,希望告诉有宝宝的朋友们,此药已禁止12岁以下的儿童使用,小孩发热不要用尼美舒利颗粒药。看到的都转发吧!功德无量。”这几天,微信朋友圈出现这样的信息,一句孩子用药死亡让无数家长揪心,并纷纷转发。

  南昌并没有“南昌市中医院”,只有南昌市洪都中医院。为此,9月17日,记者就此采访了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院方证实,他们医院没有叫王晓燕的儿科主任,也从未出现过类似病例。

  随后,经过记者多方调查,得知这条消息来源南京,微信里所说的“市中医院”,就是南京市中医院。不过,南京市中医院在接受采访时,同样称他们医院没有叫王晓燕的儿科主任,也从未出现过类似的死亡病例。

  记者调查发现,早在2011年就曾在全国范围内引发热议,本报也曾报道过。而今年,这个假消息又在上海、南京等多个城市出现,目前已被证实是谣言。8月9日,“公安部打四黑除四害”、“央视新闻”等官方微博还将服用尼美舒利颗粒致死的传闻归入“朋友圈出现的9大谣言”。

  规定: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尼美舒利

  “服用尼美舒利颗粒导致孩子死亡”谣言,又一次引发人们对尼美舒利的关注。那么,尼美舒利颗粒究竟是什么药,儿童使用是否有危险?

  9月17日,记者走访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和老城区多家药店,均被告知没有尼美舒利颗粒。“只有成人吃的尼美舒利片,没有小孩子吃的尼美舒利颗粒。

  据昌大二附院药剂科主任陆社桂介绍,2011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综合“尼美舒利”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国内外研究和监管情况以及专家意见,调整了尼美舒利临床使用药品说明书,修订为“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调查:省城各大医院儿科均不用尼美舒利

  2011年,央视曝光尼美舒利致儿童死亡事件。据媒体报道,我国的浙江、河南、湖南等省均接到使用尼美舒利的不良反应报告,目前,已出现数千例不良反应事件,甚至有数起死亡病例。

  9月17日,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有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有关尼美舒利存在严重不良反应的问题,外省早有报告,但是监测发现,我省暂未发现使用该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

  南昌市第一医院儿童主任涂颖昭很坚定地告诉记者:“医院没有尼美舒利颗粒,我们现在也不用这种药给孩子退烧。”记者采访了南昌多家医院的儿科医生,他们均给出了类似答复。

  尼美舒利对肝功能有损伤,所以禁止12岁以下儿童使用。“是药三分毒,药物都难免会有不良反应,选用的关键在于对症下药。”涂颖昭说,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并广泛使用的两种儿童退烧药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即便这些相对安全的退烧药,也必须在正规医院专业医生的指导,按说明书的推荐剂量使用,不能超量和长时间使用。”涂颖昭提醒说,家长还要谨防当下一些私人药店、不规范诊所推荐一些所谓的退烧新药。

  “眼下换季时节孩子易发烧感冒,但是很多家长为了快速给孩子退烧,便着急吃药、输液。其实孩子体温不超过38.5℃不用急于用药退热,可以采取理物方法退热。” 省儿童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陈强提醒道,不要盲目用药,低烧采取物理退热更安全。

  此外,本报提醒广大读者,面对信息不知真假时,先问问专业的人,看看官方的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文/江南都市报记者徐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