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

21.07.2015  19:34

  ●李家祥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把不损害生态环境作为发展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全国“两会”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这番饱含深情、寄予期望的讲话,为我省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牢固树立“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理念,守护好江西的青山绿水。

  树立生态保护底线思维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江西引以自豪的宝贵财富,也是我们的发展优势和潜力所在。贯彻落实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强化生态环保意识,设立生态红线,明确生态红线就是“警戒线”“高压线”,一经划定就要严格管控,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能踩、不能碰。在发展工业的过程中,不能盲目项目上马,要认真进行甄选,严格执行环评准入,禁止引进高耗能、重污染企业。最近,有媒体对我省一些县市工业园区污染问题进行了曝光,再次刺痛了环境保护这根敏感神经。我们不仅要学会算经济账,更要学会算生态账,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对城镇绿地、山林湿地、河湖水系要严守生态红线、资源上线和开发底线,建立严格的水体、山体开发审批、建设管理和违规追责制度,大力发展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深入开展“净空、净水、净土”行动,巩固提升生态优势,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样板。

  加大生态保护力度

  近年来,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进位赶超、绿色崛起奠定了坚实有力的基础。但工业污染、农村垃圾和农业面源污染、城市环境卫生等问题也一定程度存在。一些企业偷排偷放污染物的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农村垃圾围村、山塘河流污染现象令人痛心,一些地方对环保问题是遮遮掩掩。这些都迫切需要我们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一方面,要从考核标准、执政理念上真正摒弃“唯GDP论英雄”的思维,赋予环境执法以“牙齿”;另一方面,要有责任、有义务地引导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升级,为产品技术提档升级提供政策、资金扶持。比如,在农村垃圾处理方面,近年来,在全省各地大力开展的美丽乡村建设等民生工程,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扭转旧俗陋习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有些地方先行先试,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吉安市的“户分类、村收集、镇县处理”农村垃圾清运模式,井冈山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生态农业示范模式,“人文社区、温馨家园”城市社区治理模式,都起到了积极示范带动效应。

  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生态产品的概念,明确在保护生态环境,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时,应坚持“谁受益、谁付费,谁保护、谁获补偿”的思路。今年3月,国务院公布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和《国有林区改革指导意见》,明确坚持生态为本、保护优先,要加强对国有林场的财政和金融支持。我省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63.1%,居全国前列。俗话说,“靠山吃山”,一些山区群众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靠上山砍树,就连我们大多数的国有林场苦于“找饭吃”的阶段,无法将主要精力集中到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上来。我省山区群众不在少数,依托山林优势在加快发展的县市也非个例。保护好生态环境,不仅要呼吁全社会来关注,动员全民来参与,更要着力解决山区群众的生存、发展问题。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应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完善补偿标准、探索市场化多元补偿机制、改革考核评价体系等措施,建立科学合理、自上而下的生态补偿制度,妥善解决让位生态保护的群体、单位的发展大计,真正体现重点生态保护地区的价值,不让保护环境者吃亏。(作者系吉安市政协副主席)

让协商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培育‘赣事’好商量品牌,在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上,政协新闻网
解决烦心事 笑迎高铁来
● 本报记者 熊灵 通讯员 曾志明 谢建春 政协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