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六抓六重”强化信访举报工作

15.01.2014  12:58

  近年来,安义县通过抓管理、重考评,抓规范、重立制,抓质效、重办结,抓基层、重建设,抓源头、重预警,抓便民诉求、重渠道拓宽,不断强化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最近,安义县被评为江西省纪检监察信访举报工作2010-2012年目标管理县级先进单位。

  一、抓目标管理,重考核考评。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抓、信访室统一协调的信访举报工作目标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行单位自评、年中抽评、年度考评、三年总评的考评模式,每年采取听取汇报、查阅资料、现场查看、集中评议、现场反馈等方式,对全县信访举报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考评,现场打分,当场确认,年度考评结果与单位和个人评先评优挂钩,三年总评结果与个人的提拨重用挂钩。

  二、抓规范管理,重建章立制。在制定信访举报“双向反馈”制、首接负责制、信访举报案件初核责任追究制等十几项制度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关于重申信访举报件办理程序的规定》、《重要信访件“双线”集体审结制度》和《处理信访举报件暂行办法(试行)》3项制度,为信访举报工作编织一张明确职责、规范程序、提高质效、应急处置的“制度网”。

  三、抓质量时效,重督办审结。在开展案件线索分级筛选评估、分类区别处理的同时,对交办案件和机关自办件进行月中电话催办、上门督办,月底会议督办、适时汇报和挂牌督办,做到交办件发出后信访室及时电话催办,时限过半后分管常委现场督办,临近办结时分管副书记挂牌督办、会商处理,确保信访案件及时有效办结。并对重要信访件实行“包案口”、“信访口”领导“双线”集体审结,重点审查证据的真实性,程序的合法性,处理意见的正确性,文本的规范性,实名举报反馈的及时性,做到手续不完备不放过、问题不查清不放过、处理不到位不放过、材料不规范不放过,反馈不落实不放过。

  四、抓基层基础,重“四大建设”。围绕信访举报工作硬件要“”、软件要“”、队伍要“”、能力要“”四个重点,高格配齐办信办访硬件设备,从严制定办信办访管理规定,加大基层信访干部队伍建设,并每年采取以会代训、办班培训和检查指导的形式,对基层从事信访举报工作的干部进行现场帮教,以提高其业务素质和能力。

  五、抓源头防范,重预警预测。全县建立县、乡、村三级苗头性、倾向性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网络,聘请123名信访联络员、信访信息员,定期对信访问题和矛盾纠纷隐患进行滚动式排查,实行“一事一报、一表一档”,逐个建立排查化解台账,确保信访突出问题、群体性事件隐患和可能引发信访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能够及早发现、及早掌控、及早报告、及早化解。如2013年在预警分析中发现城乡低保资金发放方面的问题,协调民政、财政等部门建立了城乡低保资金“三级联审、三榜公示、审批过程公开、资金封闭运行”的监管机制和退出机制,保障了城乡低保户应保尽保、应退尽退。

  六、抓便民诉求,重渠道拓宽。在开设信访举报网页专栏、办事公开专栏和开通“12388”举报电话的基础上,开辟“绿色邮政”,公开纪委(纪工委)书记手机、邮箱和县乡村三级举报电话,推行委局领导周三定点坐班接访、带案下基层预约接访和纪检干部“进三村、访四户、解五难”入户走访活动,构建“多层次受理、零距离沟通、全方位服务”的多元化信访举报受理体系。同时,建立信访处理情况登记台帐,每办结一件实名信访件,采取电话、信件、走访等方式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将信访受理、转办和调查处理情况向信访人进行反馈,真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