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县打造“五金”农民 破解致富难题

21.09.2016  09:04

江西广播网9月21日讯:
农村经济活不活,要看农民富不富。近年来,安义县致力于加快土地流转、激活农村改革,依托生态资源,支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到目前已涌现一大批以“租金+薪金+奖金+收益金+股金”为增收渠道的“五金”农民,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南昌台记者谢超报道。

土地流转前,长均乡观察村农民杨绍柏一家四口种4亩地,收入微薄。2008年,村里开始搞土地流转,杨绍柏把家里的4亩田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夫妻二人到企业务工:“地租(每亩)380元一年,租给了南昌菜园,把我们招到这里做事,现在(男的)3000块一个月,女的1800元,家庭收入最少翻了3倍。
土地流转给农业企业发展提供了机遇和平台,目前南昌菜园已拥有山地、旱地、水域共4500亩规模。300多人在基地就业,南昌菜园负责人章晋槟:“园区的农民,从土地资金增长包括打工,人均(一年)要增收7200多元。
(出果园减枝现场音)
在黄洲镇新福村,随着土地流转搞活,村委会看到机会后决定号召村民入股开荒建果园。村民王安定第一个响应,入股1万元:“我就鼓励这些社员来参股。按这样的比例(分红)还是可以的,看这个租期率肯定是有盈利的。
新福村2008年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010年建立香梨基地。现在社员204人,入股香梨基地的股民54人,20年的签约合同,让大家吃下定心丸。村支书刘厚仕:“按照股金的30%每年分红,分得多的一户可以得1万8千元。现在的水果价格每年在攀升,再过3、5年估计一股要突破50%的回报率。
依托土地流转,参股自主经营,就近打工和当职业农民,安义农民获得了“五金”收入,尝到了农业改革的甜头。2015年安义县农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349元,是2011年的1.7倍。安义县副县长余建国:“下一步,将重点围绕党代会确定的“一谷四片”农旅发展新引擎,以“南昌绿谷”建设为契机,推广江西绿能模式,繁荣和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民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