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义县着力解决自然村“小工程”资金难题

30.06.2014  12:26

一事一议”奖补制建设新农村

 

          近年来,安义县积极实行“一事一议”奖补制度,让众多自然村“小工程”、“小项目”落地,成为了当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扮靓秀美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

近日,安义县长埠镇义基村景文自然村的村长熊邦清带领村民将村里的一口废塘改建成蓄水池。

    这口废塘原是景文村的唯一一处水源,近年来已荒废成一滩泥沼。去年,水塘旁的一户人家着火,由于水塘无水可取,全村人只能眼睁睁看着房屋燃烧殆尽。“火灾后,村里翻修废塘的呼声很高,我们采取了‘一事一议’,并向县里申请了奖补政策。”熊邦清说。

    村委会提议项目建设,村民代表会议表决,乡镇核实汇总,县综改办会同财政、农业等有关部门审核通过,拍摄项目开工前后照片,将项目信息层层上报,各级相关部门摸底调查……按照“一事一议”奖补制度流程,景文村蓄水池建设工程顺利拿到了奖补资金3万元。熊邦清介绍:“修建蓄水池需要花费3.6万余元,县里奖补3万元,村里只需承担6000多元的费用。我们经过协商,村里200人每人捐30元,就能把这件惠民工程办好。”这次修建蓄水池,景文村村民纷纷出钱出力响应。

    像景文村一样享受“一事一议”奖补的还有长埠镇大路村二房村小组的一条300米的水泥路。大路村村支书黄爱苟介绍:“这条路一边是农田,一边是水塘,是村民劳作生活的必经之路,原来泥泞不堪,下雨天就会塌陷,很不安全。现在,依靠财政奖补的3万元修了路,村民们还筹钱在路边建了凉亭,村容村貌改变不少。

对于村里的变化,大路村的村民喜上眉梢。村民黄建香说:“现在,拖拉机能直接开进田里,再也不用挑了。雨天,我们可以在亭子里避雨、休息,这是真正的民心工程。

景文村、大路村等一个个自然村的改变,让安义县新农村建设呈现出“连线成片”的态势,也让当地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据统计,2013年安义县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涉及97个行政村的112个项目,2万多村民从中获益。

    安义县财政局副局长黄胜龙说:“‘一事一议’奖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担了基层农村建设的资金问题,也激发了村民自主建设。对于奖补建设项目,我们会全程跟踪督查,确保项目实实在在惠及民生。”(帅如琼 朱泽华 记者 万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