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1+1:中学售卖“安全套”,防艾滋还是性纵容?

26.04.2014  14:44

  

   小蒋的话: 大家好,我是小蒋。国事,家事,天下事,天天都有新鲜事。你评,我评,众人评,百花齐放任君看。观点各有不同,角度各有侧重,只要我们尊重客观、理性公正。

  

   中学售卖“安全套”,防艾滋还是性纵容?

   背景 :4月23日,西安市政府在关于艾滋病防治的新规中,提出要在普通中学校园超市销售安全套或设置安全套发售装置,引起各方热议。陕西省卫计委回应称,这是省政府经过多番调研、慎重研究决定的。

   湖南红网发表王磊的观点: 中学生大多是未成年人,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虽然发生性行为不违法,但无论从道德上,还是从身心健康上来说,都是应该禁止的。这一点,是社会的共识,更是很多教育部门和学校的硬性规定。而公然要求中学校园超市出售用于性行为的安全套,显然与这一共识相悖。就算有些学生不害羞,去买了,校方完全可以通过超市和销售设施得知,那这个时候,校方难道没有阻止学生进行性行为的责任?而校方一旦制止,校园超市的安全套卖给谁?

   春城晚报发表罗志华的观点: 预防疾病与性教育,是两条并行的措施,是不应该混淆的。不仅如此,两者还可实现互补,教育没到位的,应该以疾病预防来填补,才可避免孩子们因无知而走向深渊。而预防措施所导致的不良影响,完全可以用性教育来纠正。在中学里出售安全套并非操之过急,而是做好性传播疾病预防的有效举措。当然,对中学生的性教育更不可忽视,只有性教育与疾病预防两者相互结合、形成互补,才能做到趋利避害,从而被更多人所接受。

   小蒋随想 :对于在校园售卖安全套,反对者认为是助纣为虐,赞成者觉得是两害相权取其轻。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角度,不可能得出一致的观点。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鉴于一些医院表示每年寒暑假过后都会迎来学生堕胎“小高峰”,学生性行为这一现象不容回避。这同时说明,即便正规性教育匮乏,一些孩子也能从非正规渠道获得性信息,并且偷尝禁果。而偷偷摸摸与不当的性行为,危险隐患自不必说。弥补正规性教育短板,虽不能杜绝学生性行为,但正确导向终归有益。相对于空泛的道德说教,一些妥协补救也有一定作用。

   公立医院推“贵族服务”,“生命权”价高者得?

   背景 :广州市一妇婴医院近日推出“五星级产房服务”,入住这种套房的孕产妇每天需3000元费用,不但可以享受到酒店一般舒适的环境,还可以享受“随便点医生”、24小时陪护服务。“特需服务”引发社会热议。

   光明日报发表观点: 公众之所以对特需服务有本能的反感,是因为这种服务把人分成三六九等,给普通公众造成巨大心理落差。特别是特需服务挤占有限的公共资源时,更容易引起大众的不满情绪。公立医院推出特需服务满足少数患者的特别需要不是不行,关键问题还是在于不能占用全民共享的公共资源。这就要求政府和公立机构做好自己的本分,管理好属于全民的公共资源,把属于市场调节的交给市场。一方面,要通过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促使公立医院改善办医条件、提升办医水平,把基本医疗服务做到位;另一方面,还应把个性化的特需服务交给社会资本去做,创造条件让民营医院接过市场化医疗服务的担子。只有公益属性的基本医疗服务和市场属性的个性医疗服务“两条腿”走路,才能互相补充、相得益彰。

   小蒋随想 :从理论上讲,公立医院必须为公众服务。但是,公立医院也有自己的抱怨——政府投入很不充足,公立医院得自行解决收支矛盾,否则不会产生以药、以检查养医,“医院不是福利院”的说法也源于此。换言之,许多公立医院都面临着身份与行为“名不符实”的尴尬,具有很强的搞钱与创收冲动,高价“特需服务”也是在此情况下产生。而公众则认为,无论如何,医院只要戴着公立的帽子,就不能钻进钱眼儿,就不能将公共资源蛋糕以价高者得的形式“拍卖”。上述观念与现实的冲突,也是当下医患关系紧张的一大根源。破解一系列矛盾,难以单靠医院的自觉,也无法让群众忍气吞声,还是需要政府不断加大医疗与医保投入,全力满足基本医疗需求。


官方微信

人民微博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