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卫斌:安庆政府部门何以“压力很大”

29.05.2014  10:32

  近日,安徽安庆实施殡葬改革,要求从6月1日起,全市城乡居民死亡后按规定火化。改革政策公布后,新京报记者调查发现,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安庆外宣办称,媒体报道“老人自杀”一事与安庆殡葬改革没有直接因果关系。(5月28日新京报)

  安庆官方的回应与当地老百姓的说法大相径庭。在安庆市桐城方圆50公里范围内,先后有6位老人自杀身亡。其子女均称,老人是为了避免6月1日后的火葬政策而自杀的。

  据报道,在有着浓厚土葬风俗的安庆农村,棺木是许多老人后半辈子最重要的“财产”,强制收缴棺木令他们在心理上备受打击。殡葬改革政策“一刀切”,令备有棺木数十年的老人心里无法接受。桐城大关镇旵冲村88岁的村民潘秀英已自杀4次,最终被救活,她以向记者承认,棺木是她目前活着的唯一指望。显然,老人自杀与当地强推殡葬改革有着直接关联。

  1994年和2006年安庆均试图推行殡葬改革,但都因各种原因流产。关于今年安庆推行殡葬改革的原因,一名安庆市民政局官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安庆殡葬改革“拖后腿”,政府部门“压力很大”。

  笔者查阅了国务院去年1月1日起修改实施的《殡葬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2条明文规定:殡葬改革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改革土葬,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明节俭办丧事。”第4条规定:“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去年1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党员干部带头推动殡葬改革的意见》的通知,要求分发挥党员、干部带头作用,积极推动殡葬改革。

  安庆地区的传统是不能血葬,要在野外厝放几年(厝棺)然后再葬。这个风俗全国不多见。显然,强推火葬有违上级文件精神。加之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没有适当的缓冲期,在殡葬改革政策传达到村里前,关于火葬在安庆农村没有任何宣传,农村基层组织强行收缴、砸毁老人棺木的行为简单粗暴,都是直接导致老人自杀的原因。

  毫无疑问,殡葬改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举措之一。但是,作为一项破除千年旧俗、树立一代新风的社会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风土习俗,一定要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切不可操之过急,应当循序渐进。各级党员干部首先要带头破除陋习,为老百姓做文明新风的表率。

  正所谓: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府的决策,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体现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安庆官员声称政府部门的“压力很大”让人费解。一者,我们党和政府的施政理念是执政为民、以人为本。二者,多数老百姓都是通情达理的,他们对政府工作是理解支持的。据桐城吕亭镇新店村村支书杨万生介绍:“殡葬改革,99%的老百姓都支持。

  群众路线不只是写在我们的党章中,关键要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带头改进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给中国政坛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这样的官场生态下,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干部更应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了解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工作做细了,殡葬改革自然会稳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