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建平:安徽阜阳建造的铁皮板墙岂能遮羞

04.11.2013  11:52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近日,有安徽阜阳的市民拨打央广新闻热线反映,当地有些沿街的商铺被一条条铁皮板子组成的墙遮挡了起来。有商户说,这是统一弄的,为了好看。如今,街上确实看起来整洁多了。但是,在排列整齐的铁皮板墙后,仍然是墙皮脱落的房子,商铺和铁皮板墙之间,开始堆放着杂物。(11月2日中国广播网)

  之所以老百姓对阜阳修建铁皮板墙诟病,主要是群众对它只能遮挡脏乱破旧房屋,又浪费了钱财和资源。外表美,里边差,成了所谓的“遮羞墙”,而且,对商家经营,人员出行多有不便,许多人认为与其把钱花在这项“面子工程”,还不如花在办学,扶贫救济等民生工程上实在。深究其因,原来是与阜阳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有关,这种形式主义的表现,与当下社会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主张,格格不入,同时也助长了奢靡之风。

  在笔者看来,此事突出反映一些地方片面追求有政绩的“面子工程”,忽视了群众利益,急功近利,妄想用“一俊遮百丑”应付上级的检查,换取“虚假”的省级文明城市称号,主要是政府在作决策时,没有深入的调研,没有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缺乏对普通老百姓冷暖甘苦的切身感受,导致制定出来的政策就难以体现民意、实现民利;作出的决策也难以做到民主、科学,没有把握到群众的真实需求。这难道不是面子思想在作崇吗?这种名不副实的省级文明城市称号拿回来,又有什么意义?

  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理应吃透“创建”的内涵,除了要广泛发动群众广泛参与到创建中,既要重视“硬件”建设,也要重视“软件”建设。还须在制定决策前,先要沉下身子多调研、多询问、多深入,走到老百姓身边去,倾听群众的反映和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并以此制定出符合实行,切实可行的创建文明城市方案,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赢得民众的拥护,也才能够彰显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透明化,不至于使政府的决策陷落在尴尬局面,引来群众的种种埋怨和不满。

  由此可见,这也给我们一个提醒,那就是政府在作任何决策时,一定要充分掌握和了解实际情况下,审时度势,顺势而为,要把群众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有可能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人力,花在老百姓最急需、最盼望、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上,才能让人民群众在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中得到更多实惠,这样的创建省级文明城市活动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