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乡安源区高坑镇山体遭“开膛破肚” 巡查上演“无间道”

01.09.2014  10:44

  核心提示

  2001年开始,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陆续关闭了境内400余座煤矿点。然而就在该镇从“地下工业”向“地面产业”转型中,当地一些村民打起了当地非常丰富的煤矸石的主意,尽管政府部门称将加大打击力度,但非法开采运输煤矸石,仍禁而不绝,甚至在省级森林公园里也搞起了非法开采。

  禁而不绝的原因是暴利,村民称,盗采者一天的利润,等同于农户一年的种植收入。而且采石、盯梢、运输、贩卖,各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已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而留给当地百姓的代价是:生态破坏,噪音扰民、粉尘四散、道路坑洼、植被疮疤。

  盗挖一晚上 比得上村民干一年?

  陈克武(化名)在萍乡市安源区高坑镇高坑村过了一辈子,他现在出门,必戴一顶太阳帽。

  “这帽子戴了近6年。”陈克武说,6年前,他出门从不戴帽子,那会儿村里空气好、风景美。

  “现在?”他手指一掸帽子,尘土腾起。“空气被非法开采煤矸石污染了,山也被开膛破肚,不断进出的运输车还把村里的道路轧坏了。

  8月27日,陈克武带着新法制报记者爬上了岸冲山山头。在他的记忆里,几年前这里还是连绵不绝的山林,而今,山上的树木被大量砍伐,原本翠绿的山峦被挖出一个个豁口。脚下尽是深坑、黄土、煤矸石以及许多直径超过三四十厘米的樟树根。昔日清澈的山溪水,现在变成了浑浊的泥巴水。

  陈克武告诉记者,当地煤矸石储量大,挖掘成本低,只要刨去山的表层,就可以用铲车或是挖掘机直接将煤矸石装车运走。

  陈克武向记者算了一笔账:“煤矸石700~800元一车,一晚上如果拉上十几车,比得上我们一年的种植收入了。

  省级森林公园 大洞连着小坑

  事实上,在利益的驱使下,不仅是岸冲山,记者在当地的老虎冲、大北冲以及潘家冲等山上,也发现了类似的采矿点,甚至连小金山省级森林公园也未幸免于难。

  8月27日下午2时,记者来到小金山省级森林公园。在小金山省级森林公园门口,记者看到这里立起了打击非法开采、严禁机械上山的牌子。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跋涉,记者来到一个露天煤矿点,眼前的大山就像被剥了皮一样,裸露在外的是一片片触目惊心的暗黄色,从山顶到山谷大洞连着小坑。

  根据省林业厅官网信息显示,为了保护当地丰富的森林资源,小金山区域于2008年已成功申报为省级森林公园,并于2012年正式挂牌成立。

  “这个公园根本没有什么管委会,都是由附近村委会管理的,平时也没人来玩。”当记者试图寻找公园管理方时,小金山森林公园休闲山庄的工作人员说道。

  安源区林业局副局长易超介绍道:“山上50%以上都属于公益林。

  根据《江西省森林公园条例》规定,“森林公园内天然阔叶林严禁采伐。非天然阔叶林及其他林木仅限于景观培育和旅游活动的需要,可以进行抚育性或者更新性采伐,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林木采伐手续……森林公园内的地形地貌应当严格保护”。

  按照《江西省生态公益林管理办法》,不但禁止商业性采伐生态公益林,即便因抚育、更新或者森林火灾等自然灾害因素影响,需要采伐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和省级生态公益林中的毛竹或者非天然阔叶林的,也应当报省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设区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批。

  “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70多岁的张林淑(化名)向记者描述道,很多个夜晚,山上传来轰鸣声,村民于是赶紧跑回屋,快速关门,躲在屋里,因为山上的尘土、石灰会应声翻滚而下。

  张林淑家门口的小池塘因此遭了殃,尘土、石灰冲进了这口不足20平方米的池塘,结果里面的鱼全死了,连螺蛳也不例外。

  “养了20来年鱼,每年下来也能有2000多元收入,这几年却是养了就死。”张林淑说,“后来我们找到挖煤老板理论,但对方都是社会闲散人员,耍横不赔,无奈之下我们就向镇政府举报。”只是让她纳闷的是,每次打完电话,山上就没了动静。

  “几年前,因为下雨,山上的泥石顺着雨势滚了下来,不巧正砸在老屋背后,直接把房子给震裂了。”村民冷毅见(化名)指着一间有着手指粗裂缝的红砖瓦房回忆道。

  后来,冷毅见搬到了离老屋10米远的新房子里,只是索赔一事至今未果。

  横穿镇里的高王路,是来往运送矿石的卡车的必经之路。

  8月27日上午,记者在这条路上数了数,平均每隔5分钟就有一辆卡车驶过,行驶的噪音过后,扬起的灰尘让人看不清2米外村民的脸。

  街道旁一家百货商店的老板说,这条路原是水泥路面,但近几年来往的运煤车将路面轧坏了,“现在大家出门天晴一身灰,下雨一身泥”。

  高坑镇:巡查上演“无间道

  记者随后来到高坑村委会,但村委会大门紧闭。

  高坑村村长朱德胜在电话里表示:“村里并未与任何采矿者签署协议,这些都属于非法盗采行为,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阻挠,譬如将山路挖出深深的沟渠,用于阻拦挖掘机上山。

  然而对于这些措施,村民觉得不过是做表面文章。更有甚者认为村干部是在纵容非法开采,还可能背后存在利益瓜葛。

  记者在安源区纪委求证到,2013年高坑村确实因为“三资”管理混乱的问题,有7人被移送至司法机关。

  高坑镇副镇长钟博分管高坑镇打非工作大半年了,对于当地村民的遭遇,他叹了口气:“我们早就对这些情况进行过调查,并责令偷采者对村民赔偿,但口头警告对他们并无约束力,他们也知道我们没有执法权。所以我们只能发现非法开采报告区里,等区政府派执法部门来执法。

  为了改变被动,镇里的打非小组也变换过“招数”,如借车执法以瞒过明哨的监视,甚至有时徒步上山执法,还有就是设立5个“卡口”拦截挖掘机,“但效果并不理想,他们好像在我们身边安插了‘耳目’,不然没法解释为什么有些秘密执法会很快就暴露”。

  原本在电影里才出现的“无间道”竟然在这乡村疯狂上演,这也让村民们哭笑不得。

  区矿管局:取证难致打击不力

  对于执法遭遇的困境,安源区矿管局黄局长把原因归结于“处罚力度不够”。

  据其介绍:“从2009年算起,随着高坑镇从‘地下工业’向‘地面产业’转型中,更多当地村民打起了煤矸石的注意,煤矸石煤层较浅容易被开采,又不愁销路,一度被认为是暴利行业。

  暴利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雇起社会闲散人员,开始这种无本买卖。之后,安源区便一直处在“打非”常态化态势。

  黄局长告诉新法制报记者,他们打非小组上个月也曾扣留过几辆车,“罚款了几千元,人家一晚上就能挖回来,有用吗?

  “归根结底,还是难在证据。这些人一次性盗挖的金额没有达到五万元,只能进行警告罚款,不能立案抓人,治标不治本。而要确定造成矿产资源破坏的价值数额,则需前往煤矿司法鉴定中心,但矿石鉴定成本很高,且全省只有一家,等鉴定好了,盗采者也跑了。

  与此同时,证据链还困扰着林业部门,易超在受访时称,林业部门的职责权限只能是对当地的植被、山林损毁一事进行调查。对于山林、植被的损毁且不可恢复数量达到10亩以上的(涉及公益林则为5亩),要依法追究肇事方的刑事责任,而对于数量在10亩以下的山林,则会做出行政处罚。“但在高坑镇,往往是一个山头有多个矿主在挖,肇事方也很难找到,所以行政处罚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如果对方对此有异议,会提出行政复议。如果对方对此不执行,还得交由法院强制执行。

  破题:建联合执法长效机制

  如今,包括高坑镇在内的诸多采露天煤点恶劣盗采行为已有多年,据多位村民估算,高坑村现有山林7000多亩,其中被破坏的山体面积已达2000余亩。

  对于高坑村植被损毁所涉及的范围、面积等情况,易超告诉记者,目前相关数据还没统计出来。

  “不过第三期矿山治理项目已经通过审批,小金山也被纳入了四个环境治理点之一,下个月政府将通过招标的形式来对破坏的山体、植被进行恢复。”钟博称。

  但如果不打击非法开采,恢复从何谈起?

  对于记者的疑惑,钟博坦言:“我们去年也投资了1100多万元,完成了前两期治理项目,包括加固山体、排水系统、绿化,但这些只是消除安全隐患,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从打击非法开采入手,只有让盗采者痛了,不敢了,才能治本。

  据其透露,他们已向上级部门反映此事,希望联合国土、林业、森林公安、水利等部门形成联合执法,建立长效机制,让执法部门起到牵头作用。

  目前,安源区已针对此事召开过大会,由区安全办牵头、林业、森林公安、矿管、水利等各部门配合,组成联合执法组。

  钟博证实,近日,高坑镇已经收到区里下达的督办令,要求大力打击非法开采行为,在高压的形势下,周边高坑村等开采点因而有所平息。

  “最近几日,确实安静多了。”张林淑瞅着门前的鱼塘发起呆来。

  ◎文/图 新法制报记者刘宇琦

赣州首开粤港澳大湾区蔬菜直通车
  (记者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日9时30分,上饶之窗
江西今年建设设施蔬菜35万亩
  宁都讯(记者梁健、钟金平 实习生邓竹青)7月1上饶之窗
江西金融机构全力支持经济复苏
  (记者刘佳惠子)6月30日,上饶之窗
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
 江南都市报讯 邓津龙、全媒体记者曹章保报道:为全上饶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