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安福:公共机构节能减排让低碳生活成风尚

27.11.2015  14:24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或许值不了多少钱,但积少成多,集腋成裘,能惠及大民生。作为全市唯一被列入省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的县,安福从点滴入手,张弛有度,人人参与,节能氛围渐趋浓厚,节约节能、绿色消费、低碳环保的全新绿色化生活方式正在融入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我做起点滴不漏成习惯

今年7月8日,该县召开公共机构节能工作业务培训会,会场没有提供瓶装矿泉水、一次性水杯,参会人员要喝水都是自己到会场边的热水瓶去倒。“我们会前就下发通知,明确要求了自带水杯。目的就是为了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县机关事务局负责人介绍。早在今年4月,该县机关事务局就对县行政中心照明系统老化、耗电量较高的情况,投入1万多元将中心内走廊、楼梯间、卫生间的100余盏荧光灯全部更换为LED节能灯。仅此一项,就为中心年节约用电1万度,节约经费6000余元。而每年6月15日全国低碳日,全县公共机构电梯全部停开一天,同时开展停开空调、公共区域照明等体验活动。如今,在安福县各机关单位,以低碳办公、节水、节电、节油等为内容的宣传画及节能标识更是随处可见。工作人员纷纷通过减少办公设备待机能耗和一次性办公用品消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等形式,以绿色低碳的办公模式和出行方式践行节能减排。

未雨绸缪科学节能有新招

今年3月,该县“两会”首次在县会展中心召开。步入大厅,人们即沉浸在阳光明亮的室内环境中,感觉舒适愉快。“你往上看,大厅顶部我们采用了最新的铝合金玻璃采光顶。不仅能让你享受自然光照射,还节能。”县机关事务局负责人为我们揭秘。原来,早在会展中心进行内部装修时,该局就未雨绸缪,提前介入,从节约能耗的角度指导装修。

该县各级公共机构也不断探索节能新方法,充分利用新能源、新技术、新材料对空调系统、用水系统进行节能改造,大大提高了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全县绿化用水采用喷灌、微灌、滴灌等节水方式。县中医院引进地下水源热泵空调系统,每年节约用电16.14万度、用煤53.8吨,减少费用19.2万元。甘洛乡引进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金田乡引进了太阳能热水系统,农业局开展了沼气工程改造,县公安局购置新能源电动巡逻车进行日常巡逻,瓜畲乡推行了公务用自行车等等节能新招。

我们核算了一下,到目前我们在全县推广应用各种办公节能灯具16650只,节能感应龙头1200只,省了30多万元。”县机关事务局负责人说,“我们还调剂整合了单位办公用房10473平方米,认定并封存了超标公务用车64部,反响很好。”截至10月底,该县公共机构电耗732.5万千瓦时、水耗65.3万吨、公务用车油耗68.2万升,总能耗2540.01吨标准煤,较去年同期总能耗、人均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水耗等分别下降了4.0%、4.3%、3.3%和5.2%,全面超额完成了“十二五”阶段性任务。

张弛有度建章立制固成效

能耗数据的统计是做好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基础。今年我们专门请了省局节能处处长来讲课,每季度还召开能耗统计数据集中会审会,各机构节能统计员实际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该县机关事务局负责人介绍。

该县建立健全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了公共机构节能管理组织体系全覆盖。先后制定了公共机构节能统计、合同能源管理、公务用车、节水、节电、节油等9项制度,对重点单位开展了节能审计,定期通报用能情况,并将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纳入全县年度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行一票否决制。此外,各公共机构还建立了用能设备的定期巡护检查制度,加强用能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建立制约和激励机制,以制度约束用能行为。通过落实制度、规范工作程序、落实工作责任,形成良好的节能工作机制,推进了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有序化。目前,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节水型示范单位”、资源绿色回收等活动正在全县170个公共机构中如火如荼地展开。其中,该县行政中心正在积极申报全市节水型创建单位和全省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