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日报]安远助力乡村薄弱学校“撑竿跳”

07.11.2013  11:45
  青瓦白墙、宿舍食堂、现代的多媒体、丰富的图书室,这是安远县乡镇薄弱学校改头换面后的真实写照,曾经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校舍不足,生活设施陈旧、破烂已成为历史。近年来,安远县科学规划教育布局,大力实施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改造,建校舍、配装备、注师资,努力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近日,笔者走进安远县部分乡镇学校,一睹薄弱学校改造后的崭新面貌。      校舍改造  改善办学硬条件     “宽阔的操场、整洁的校舍、崭新的桌椅,我们的校园环境真美!”当日,在安远县凤山乡石口小学,一年级新生吴天奇看着新教学楼,摸了摸洁白的墙壁和崭新的桌椅,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为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学习生活条件,针对农村薄弱学校校舍陈旧、教学楼、宿舍、食堂紧缺等问题,该县审时度势、摸清家底,将薄弱学校校舍改建与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校安工程、初中改造工程等项目统筹衔接,适时制定了校舍改建总规划和年度目标,分期分批逐步改造。由于改造学校、项目多,前期勘探、设计、预算及招投标程序多、进度慢等问题,该县组织相关部门按照特事特办的原则,为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开辟“绿色通道”,严格把关、提高效率。为了提高校舍的综合防灾能力,该县严格规范招投标机制和相应的责任机制,加强项目实施的监督管理和评估检查以确保质量。   随着天心肖屋背小学、浮槎初中等一批学校的改造完成,一栋栋崭新的教学楼、食堂林立在乡村,为当地的教育发展树立起了硬支撑。据悉,该县薄弱学校改造项目共计180个,规划建设总面积39830平方米,总投资5219.4万元。      配齐装备  提升教学软实力     “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让我对学习有了全新的理解,原来学习可以这样有趣,我们可以通过视频、音频足不出户地坐享名师课堂、名师答疑,这是我们以前无法想象的!”近日,在安远县三百山镇中心小学,正在上课的学生梅奎恒兴奋地讲述了新安装的班班通多媒体设备给他带来的全新感受。   在提升办学硬件的同时,该县适时将目光转向克服薄弱学校在教学仪器配备、现代教学媒体等“软件”上的短板,下工夫着力提升教学软实力。该县统筹中央、省、市、县资金力量,预计投入中央和省级等资金共计2076万元,确定了天心中学、孔田中学、版石中学等一批急需提升教学设备的学校,从教学实验仪器设备、课堂器材、多媒体教学设备、音体美卫器材等方面入手,计划用4年时间分批次进行改造提升。同时,该县拓展提升为14所学校配备了13.6万册图书充实到图书馆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创新地建设了2间心理咨询室关爱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目前,该县已经投入916.9万元,配齐40间实验室成套设备,为濂江中学等5所学校装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学设备,装备类项目的实施使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与设备配套提升的是教学装备管理与使用水平,该县要求各个学校组织教师培训,学习设备使用和操作,同时积极构建集教学资源、远程教育资源、自制资源、网络资源等为一体的资源体系。      师资倾斜  为薄弱学校注入源头活水     “赖老师不愧为专业的骨干教师,整个课堂生动活泼,将书本的理论知识融入到生活的实事,通俗易懂。很幸运有这么专业的老师为我们授课。”日前,在安远县天心镇天心中学,支教安远县第三中学的骨干教师赖老师正在为学生们授课,学生谢明华对这堂课十分满意。在该县,像谢明华这样的“幸运学子”还有很多,得益于该县对乡村薄弱学校的师资倾斜,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及水平得到极大改善和提升。           项计划,打破城乡教师交流学习壁垒,每年选派城区中小学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教师赴农村各乡镇中小学支教,各乡村学校也同时选派教师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同时为受援的骨干教师按每人2万元标准发放工作补助、交通差旅费用及购买意外保险费等补助。为了提升教师教学研究水平,该县将19个乡镇分成几个片区,设立片区教研室,创新地开展片区教研活动,定期开展送教下乡活动。同时,该县在全县选派发展潜力较大的青年骨干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到省会城市、教师培训基地等地接受3个月的专门培训以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一系列的师资倾斜、乡村学校到县交流提升、送教下乡等“特殊关照”,为薄弱学校注入了师资人才的源头活水,师资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今年上半年,该县已选派29名城区中小学骨干教师赴薄弱学校支教,76名乡村教师也交流到城区学校跟班学习。      文章链接: 安远助力乡村薄弱学校“撑竿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