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娱乐圈:有“女艺人”每天能挣两千多元(图)

06.07.2015  11:59
原标题:宋代的娱乐圈:有“女艺人”每天能挣两千多元(图)

宋代教坊司的女演员,摘自王弘力《古代风俗百图

南宋绢画《杂剧打花鼓图

当下的娱乐圈,精彩程度自不必说:无论素人草根趋之若鹜的选秀活动,还是各家电视台绞尽脑汁花费重金筹办的各类综艺节目,抑或明星艺人想方设法自高身价聚拢人气……桩桩件件都颇为吸引眼球。其实,娱乐事业,古已有之,几百年前的大宋娱乐圈,同样不遑多让。

愈巧愈拙钱谦益

◎欧南

说起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必让人联想起失节、贰臣、江浙五不肖这些难听的字眼。显然,降清是事实,贰臣是脱不了干系的,但他们的行为真的不齿到令人痛恨吗?这或许也未必。只是从一而终的思想,是古人恪守的道德标准,所谓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故此,失节被人痛恨,对古人来说,自是情理之中。

常熟钱谦益,字受之,一字牧斋,别署很多,明朝末年文坛领袖,儒林宗匠。其在文坛的地位不言而喻。阎若璩曾说海内读书博而能精者只有三人,钱谦益是其中之一。黄宗羲说他:“四海宗盟五十年。”可见他在士人中的地位是实实在在的。而顾炎武虽鄙视他的人格,但也不无客观地承认,钱谦益死后,江南没有人可以超过他。这一系列的评论,说明他在当时是名副其实文坛领袖,而不是浪得虚名的江湖骗子。

钱谦益的名头虽然大,但他的仕途却并不顺畅,宦海沉浮,虽是人生常态,但对读书人来说,学而优则仕几乎是一种思维定势,古人的选择有限,当官是读书人普遍的理想,钱谦益也不例外。何况他并非看破红尘,散发弄舟之人,这也注定了钱谦益一生的行为基础。

如果降清是他人生一大污点的话,那么,除此之外,他的人生并无不可饶恕的罪孽。相反,乾隆皇帝斥责他荒诞背谬的原因,是因为恼怒他诋毁本朝,身在曹营心在汉。其实,亡国的痛苦,不可能不在他的心理上留下伤痛,降清既是识时务,也是无奈之举。吴伟业在《临终诗》中云:“胸中恶气久漫漫,触事难平任结蟠。块垒怎消医难识,惟将痛苦付汍澜。”可以说是说出了他们共同的心结。而他被人诟病的原因,只是他不是那种磊落的君子罢了。不可否认,钱谦益只是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式的人物,而其俗鄙贪生之处,和一个市井之徒无异。

明末的“秦淮八艳”人所尽知。而江左三大家也各得其一,吴伟业和卞玉京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情;龚鼎孳娶了顾横波,而钱谦益则是娶了名气更大的柳如是。

其实钱柳之恋,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么浪漫,那么才子佳人,这是一桩各取所需的生意。柳如是心高气傲,虽入娼籍,却有侠客性格。王国维更是夸赞她:“幅巾道服自权奇,兄弟相呼竟不疑,莫怪女儿太唐突,蓟门朝士几须眉。”她先是和松江名士陈子龙有过一段恋情,分手后,发誓要寻找比陈子龙更有名气的士人。而她选中钱谦益正是如此,一个贪名,一个贪色,故此成就了一段姻缘。而柳如是嫁钱谦益时,年仅24岁,钱已愈花甲。老夫少妾,即使花前月下秀浪漫,想必也会令人倒胃。果然,他俩的结合,甚至引起乡邻的不满,在他们从杭州回常熟时,不满的人群甚至用石头、瓦片砸向他们归巢的兰舟。

如果说柳如是是女中豪杰,那么钱谦益的确有些安弱守雌的懦弱性格。当南明小朝廷覆灭后,柳如是劝老钱一同殉节。老钱表面答应,一边喝着酒,一边欲仿效屈原投湖自尽,但看到眼前西山美丽的风景时,忽然又不想死了。他用手试探湖水后说:水太冷了,我死不了。这和他的哥们龚鼎孳如出一辙。龚是典型的“三姓家奴”。李自成来了,降李自成;多尔衮攻占北京城后,又马上投向新主子。当别人问他,为何不自杀殉国,他回答说,不是我不想死,而是小妾(顾横波)不让。人怕死无可厚非,但找这种可笑的理由,难免会被后人耻笑,留下千古笑柄。

钱谦益也有更让人不齿的,为了巴结佞臣阮大铖,捞取一官半职,老钱主动请阮大胡子喝酒。在宴席上,他让柳如是主动陪酒,当阮大铖兴高采烈答应给他一顶乌纱时(他后来果然当上了南明小朝廷的礼部尚书),乐坏了的老钱更是让柳如是对阮大胡子靠近些,再靠近些……

钱谦益的这些行为的确有些近乎无耻了,可以说丢尽了士人的脸。贰臣或许还有些令人同情的地方,但这种为捞取官职,不惜用自家婆娘去公关的手段,想必没有一个有骨气的士人会原谅他。而他被后人诟病,实在也是咎由自取。

事实上,嫁给钱谦益不久,柳如是是极其失望的,她帮助钱谦益无非是为了求得千古美名,为此她不惜自杀殉国,无奈找了个捧不起的阿斗。而有关钱谦益,正如他的同乡学者黄摩西所云:“牧斋一生,佹得佹失,卒之进退失据者皆以巧致之。盖蒙叟才大而识暗,志锐而守馁,故愈巧愈拙……”可以说是比较公正的评价。

奇怪习俗 不重生男重生女

很多人对于古代的生育习俗有一误解,以为古人一直都是重男轻女,生了儿子爱如珍宝,生了女儿就想扔掉。

这个看法并不完全符合史实。

以宋朝为例,北宋首都开封“中下之户不重生男,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洪巽《暘谷漫录》);南宋首都杭州“风俗尚侈,细民有女则喜,生男则不举”(陈郁《藏一话腴》)。由此可见,无论北宋还是南宋,在京城生活的老百姓都偏爱女儿,女儿一生下来就被当成掌上明珠,要是生了儿子反而会很不开心,有些狠心的爹娘甚至会把男婴丢掉(不举)。

宋朝为什么会有这种奇特习俗呢?主要跟当时的娱乐业有关。

宋朝娱乐业非常发达,达官显贵和富商大贾家里往往养着私人的娱乐班子,包括唱曲的歌伎、跳舞的舞伎、演剧的优伶、说书的先生。苏东坡有一好朋友名叫陈季常(对,就是那个怕老婆的“河东狮吼”),既是官二代(其父亲陈希亮做过凤翔知府,是苏东坡的顶头上司),又是大商人(常年贩运丝绸和药材),家里非常有钱,晚年在湖北黄州定居,光歌伎就养了三十名。元兵攻宋以前,文天祥家里也养着一整套娱乐班子,《宋史》上说他“性豪华,平生自奉甚厚,声伎满前”,意思就是非常懂得享受,吃饭的时候有丫鬟侍候,喝酒的时候有歌伎助兴。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就更不用说了,他连任高官,俸禄优厚,在江西铅山盖别墅,小妾养了六个,歌伎养了十一个,舞伎养了三十六个。

小妾、歌伎、舞伎,自然都是女生,而且还得是能歌善舞多才多艺的女生。辛弃疾一个人就需要雇佣几十个多才多艺的女生,宋朝那么多高官,那么多阔佬,总的需求量自然十分惊人。社会上有了需求,自然会出现供应,中下平民生了女儿,倘若姿色稍微好看一些,就送她去学歌学舞,以便长大了去富人家里挣钱。

瓦舍勾栏 极为发达的娱乐场所

事实上不仅仅是富人家里需要歌舞伎,各大城市的公共娱乐场所也需要。早在北宋极盛时期,开封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共有十所;到了南宋中后期,杭州城里的大型娱乐场所竟然多达二十三所(参见《武林旧事》卷6《瓦子勾栏》)。这种大型娱乐场所在宋朝叫做“瓦舍”,一个瓦舍里又包括十几个“勾栏”(剧场),而一个较大的勾栏就能容纳几千人同时观看演出,歌舞伎倘若没有充足供应,又怎能保证这些娱乐场所的正常营业呢?

当然,娱乐场所不光需要歌舞伎,还需要说书的艺人、驯兽的艺人、玩杂技的艺人、玩魔术的艺人,以及表演相扑、表演小品、表演武术、表演弓箭、表演蹴鞠、表演傀儡的各类演员,其中女演员不在少数,男演员也不可或缺,但是从数量上讲,女演员应该能占半壁江山。

看看《东京梦华录》里列举的北宋末年开封娱乐业的演员就知道了,总共七十二名当红艺人,至少一半是女的,例如表演歌舞的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王京奴、安娘、俏枝儿、杨总惜、周寿奴、张真奴、杨望京,表演杂剧的朱婆儿、俎六姐,表演傀儡戏的张臻妙、温奴哥,以及说书的文八娘、王颜喜、盖中宝……其中的李师师就是北宋最著名的歌伎,曾被宋徽宗疯狂追求,传说后来还进宫做了嫔妃(参见《大宋宣和遗事》亨集)。

收入不菲 女艺人月入两千多元

说到歌伎,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她们等于妓女。其实宋朝的歌伎并不一定要出卖色相,包括当时行院(高级妓院)里的妓女也并不是靠身体赚钱,她们自幼经过刻苦训练,在琴棋书画方面多有造诣,学成以后靠表演和陪酒谋生,守身如玉者比比皆是,只愿与合心的顾客确定持久的情人关系,其实更像日本的艺伎。

日本艺伎收入很高,宋朝的歌伎收入也不低。《宋稗类钞》中提到一位生活于宋孝宗时期的屈姓歌伎,自幼父母双亡,被舅舅送进南京的新瓦(宋朝南京最大的娱乐场所)当学徒,跟随师傅学习音乐和舞蹈,十年后学成技艺,能自己谱写新曲,经她改编的传统舞曲《柘枝舞》极受观众欢迎,一天能演七八场,剧院老板给她分成,平均每天能挣二十多贯。

宋孝宗在位时,宋朝正通行纸币,一贯钱的购买力并不算高,按《宋史·食货志》所载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年)秋天的江南米价,一石大米卖到两贯五百文。宋朝一石米重约九十斤,折合人民币二三百元,则当时一贯钱大约相当于一百元。前面说过,在南京新瓦演出的这位屈姓歌伎每天能挣二十多贯,折合人民币两千多元,绝对算得上高收入。

娱乐形式 各类才艺大比拼

在宋朝,女生可以参演的娱乐形式还真不少,除了表演歌舞,还能表演杂剧、像生、说书、幡竿和走索。

杂剧是戏剧的一种,有长有短,长的分成很多集,需要十几天才能演完,短的分成若干段,每段用一个调子来演唱。

像生并非现在的相声,它其实是各种模仿秀的大杂烩。现在的模仿秀主要模仿明星,宋朝的像生则模仿日常生活当中的有趣场景,包括学乡谈、学吟叫、乔谢神、乔做亲、乔迎酒、乔教学、乔捉蛇、乔焦磓、乔卖药、乔宅眷等等。学乡谈是模仿各地方言,学吟叫是模仿买卖人的各种叫卖曲调,乔谢神是模仿善男信女还愿,乔做亲是模仿结婚娶媳妇,乔迎酒是模仿国营酒厂新酒上市时的宣传场面,乔教学是模仿私塾先生讲课,乔捉蛇是模仿叫花子捉蛇,乔焦磓是模仿小贩卖糖葫芦,乔卖药是模仿江湖骗子兜售假药,乔宅眷是模仿大户人家太太小姐的穿衣打扮。据宋人笔记《都城纪胜》记载,南宋杭州有一个 “小女童像生叫声社”,应该是由小女孩组成的模仿各类叫卖的一个民间艺人团体。

说书即是讲评书,这个无需介绍。幡竿则是杂技的一种,表演难度非常高:艺人需要爬上三十多米高的巨竿,在竿顶上做出倒立、空翻、舞蹈、金鸡独立等动作。北宋末年,有一个表演幡竿的江湖艺人“以数丈长竿系椅于杪,伎者坐椅上”(《宣政杂录》),这个女艺人在树梢上又接了一根几丈长的幡竿,然后在幡竿上放一只椅子,她能在椅子上安坐不动,丝毫不怕摔下来。

走索跟走钢丝差不多。司马光写过一首《走索》诗,说一个卖艺的姑娘在十字街头表演走索,只见她一会儿在绳索上行走如飞,一会儿在绳索上倒挂金钩,身手比猿猴还要敏捷。

精彩绝妙 失传的驯兽绝活儿

现在马戏团里都少不了驯兽表演,比如让狗熊踩滑板,让老虎钻火圈,让海狮学唱歌,让海豚顶皮球之类,但是这些表演一般都是针对智商较高的大型动物,如果换成其他动物就玩不转了。

宋朝的娱乐场所里却有一些非常精彩的绝活儿,艺人们可以让蚂蚁、青蛙、乌龟、螃蟹为观众表演节目。

据《宋稗类钞》第七卷描述,当时有一种表演叫做“蚂蚁角武”:一黄一黑两队蚂蚁,黄队用一只大黄蚂蚁做将军,黑队用一只大黑蚂蚁当元帅,演员在旁边敲鼓。敲第一声鼓,两队蚂蚁会列好阵势;敲第二声鼓,两队蚂蚁会开始厮杀;敲第三声鼓,蚂蚁停止交战,黄队后退一尺,黑队也后退一尺;敲第四声鼓,两队蚂蚁分别在将帅的率领下回到各自的蚁穴里。

还有一种表演叫“七宝之戏”。所谓七宝,指的是乌龟、王八、鲤鱼、青鱼、泥鳅、螃蟹、大虾。演员将这七种动物分别放进七个小缸里,然后他开始喊叫,当喊到“乌龟”的时候,乌龟会从缸里爬出来,当喊到鲤鱼的时候,鲤鱼会在缸里向上跳,总之不管喊到哪种动物,那种动物都会很机灵地跟他呼应。

坦白说,我到现在也没见过这么神奇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