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面汤用于洗脸 “肥皂”用豌豆香草混合制成
原标题:宋朝面汤用于洗脸 “肥皂”用豌豆香草混合制成
宋朝的面汤,不是喝的,是用来洗的,洗脸。
《水浒传》第二十三回,“次日早起,那妇人慌忙起来烧洗面汤,舀漱口水,叫武松洗漱了口面。”“那妇人”是潘金莲,在遇到西门庆之前,对小叔子挺殷勤的。
宋朝的脚汤洗脚,沐浴则洗全身。水浒五十七回,“酒保一面煮肉打饼,一面烧脚汤与呼延灼洗了脚。”六十二回,“(薛霸)又叫卢俊义去烧脚汤。”一百一十九回,鲁智深圆寂之前,曾吩咐“烧桶汤来,洒家沐浴”。
有个资政叫蒲传正,与苏东坡唱和过。该人喜欢玩奢华,发明了大洗面、小洗面、大濯足、小濯足、大澡浴、小澡浴。洗小脚,换一次热水,两个人伺候,只洗脚跟、脚踝;洗大脚,换三次热水,四个人伺候,膝盖、大腿一起洗;洗小澡,用百来斤(三斛)热水,五六个人伺候;洗大澡,用一百六七十斤(五斛)热水,八九个人伺候。每天洗两次脸,洗两次脚,过一天洗个小澡,再过一天洗个大澡,洗完要涂脂,搽粉,熏香。
在北宋开封,男人洗澡进甜水巷的“浴室院”;在南宋杭州,男人洗澡到“浴肆”(“香水行”)。
公共浴室大多在门楣挂一把壶,作为标志,招徕顾客。大门两旁,常年贴副对联,比如,金鸡未唱汤先热,旭日初临客早来。再比如,到此皆洁己之士,相对乃忘形之交。浴池里有揩背人为您服务,收费。苏轼某回在泗州洗澡,享受了一次搓背的快乐,就做了首小词开玩笑:“寄语揩背人,尽日劳君挥肘。轻手,轻手,居士本来无垢。”
南宋杭州,澡堂特多。浴池用大石板砌成,浴池外有砖灶,灶上支个大锅,锅旁有竹管,穿墙而出,设辘轳引水出锅入池。池中冷水与锅中热水,互相吞荡,温度适宜,名曰“混堂”。从早至晚,澡客络绎不绝,下至贩夫走卒,上至庙堂大夫,以集体泡澡为人生乐事。
宋朝待客,先烧香汤给客人洗澡,再大摆筵席,接风洗尘。大户人家建有私人浴室,不管是木制还是陶瓷澡盆,中间都放条长凳,便于您变换姿势洗澡或休憩。您当然可以使用豌豆和香草混合制成的“肥皂”,清爽又健康。黄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