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小圈子”权力构筑的腐败密封圈

23.04.2015  12:26
原标题:官员“小圈子”权力构筑的腐败密封圈

一、贪官“朋友圈”被指“大圈子作秀、小圈子作孽

2015年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怒批”一些书协官气太重,“官雅圈”再次引起舆论关注。

梳理近些年查处的贪腐案件发现,很多贪官都会主动或被动加入很多圈子——“朋友圈”内的伙伴们一起玩弄权术、奢华享乐。一旦有人落马则拨出萝卜带出泥,甚至引发官场地震。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理事徐鸿武曾指出,一些官员在自己精心编织的利益共同体里,合伙侵吞国家财产,侵害人民利益,贪污受贿,买官卖官。公开场合却声称自己是“人民公仆”,将“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是我的崇高职责”常挂嘴边。“大圈子作秀、小圈子作孽”,这种人的所作所为已经违反了党纪国法,应当受到严厉制裁。

二、案件高发的背后,落马贪官的“黑色圈子文化

近年来因贪腐落马的官员基本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背后都有企业老板当“钱袋子”。每个官员落马,往往牵扯出一串热衷行贿的“商人朋友”。还有一些地区、领域腐败案件高发的背后,腐败官员与官员、商人、亲属情人间以利益为纽带结成的各种异化的人际关系圈若隐若现,形成了各种“雅圈”“政商联盟圈”帮派、“玩乐圈”等“黑色圈子文化”。

瞭望》发文指出,“‘小圈子’一旦形成就很难打破,除非反腐外力的介入。”一些纪检干部也认为,这种“黑色圈子”的本质是腐败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利益板块内往往和平共处;谁不遵守游戏规则,就会被视为“另类”加以排斥;谁敢通过举报或查处打破某种平衡,就被视为“大逆不道”。

三、“小圈子”催生官场黑文化 专家:腐败是人的问题

(人民网调查:参与总人数8209人)

一些学者和媒体探究,领导干部搞“小圈子”,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封建陋习沉渣泛起的影响,也有深刻的现实社会背景,还与少数地方党组织政治敏锐性不强,对领导干部疏于管理有关。在公众看来,领导干部搞“小圈子”,主要是出于“官运”或“钱运”的考虑。

◎ 实用主义和相互利用是“小圈子”的温床

一些党员干部干工作、办事情、想问题,以个人和集团私利为重,对我有用的人就交往,对我没用的人就丢到一边。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廉政研究室副主任任建明指出,无论是搞“小圈子”的领导干部,还是领导干部周围的“小圈子”,本质上是种互相利用的关系,共同分享腐败交易的盛宴。

◎ 制度落实不到位是“小圈子”的环境条件

大河网发文章分析,领导干部朋友“小圈子”的形成,存在着民主监督和选拔任用制度落实不到位等原因。“一把手”的权力被放大,党委决策成为“小圈子”提拔使用干部的代言。从许多窝案串案看出,一些领导干部都会安排、提拔“信得过”的人到重要部门和岗位,以便自己的权力或影响力得以延续。

◎ 利益驱动是“小圈子”的催化剂

小圈子”的本质就是利益联盟,利益是“小圈子”的润滑剂。湖南省委党校党建研究部主任龚永爱等专家分析说,某些干部的“人际圈”,尊奉共同的“权威”,共同维护并确保其话语权;层级之间抱团不断输送利益,形成隐形的利益“市场”甚至“交易”价格。

四、远离“小圈子”,官员交友还需择良木而栖

在人们看来,领导干部作为社会成员,有一定的生活圈、社交圈,无可厚非。但因为其手中掌握着权力、岗位特殊,对其生活圈、社交圈也提出了特殊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领导干部要自觉地从各种各样的圈子里走出来,不搞“人际圈”。舆论认为,各级党组织要从严整肃吏治,铲除滋生官员“小圈子”的土壤,规范官员修为,纯洁官员队伍。

净化社交圈,必须端正交往动机。《求是》杂志发文指出,要净化官员的社交圈,首先必须端正交往动机。那些一心想着利用别人、谋取好处的人,其交往行为必然出现偏差。领导干部是人民公仆,一定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从思想深处解决好“为什么交往”的问题。

强化用人问责优化政治生态。“好的制度能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能使好人变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授陈胜华认为,只有加快干部任用制度改革,淘汰“官场的逆淘汰”,让“圈子观念”“黑色文化”没有生存土壤,才能避免制度性原因带来的腐败现象,真正解决政治生态问题。

破除官员“小圈子”治权是关键。《羊城晚报》发文指出,要破除这种“小圈子”,就必须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江西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治权是关键”。要坚持制度限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通过“公开”限权,把权力晒在阳光下;完善监督控权,进一步健全权力监督体系。

五、舆情点评

1974年毛泽东曾三次专门严厉批评江青、王洪文、张春桥、姚文元的政治“小圈子”,并警告“‘四人帮’不要搞了,中央就这么多人,要团结”“不要搞宗派,搞宗派要摔跤的”。而坚持拉帮派,曾给我们党、国家和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2014年,令计划的“山西帮”等被查处,再次敲响了官场警钟,警示领导干部要牢记历史、反思现在、汲取教训、引以为戒,不再让搞各种“小圈子”引发的悲剧重演。

我们党历来反对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2014年9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批评一些党员干部“党内培植小团体、小群体、小圈子、小山头”的现象,提出要从严格规矩、破潜规则入手,全面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严肃性。2015年1月,中央纪委再次敲山震虎,在其官方网站刊出《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其中包括不准以同学名义搞“小圈子”。《规定》刊出后,立即获得舆论力挺:“透过看似微不足道的改变,让我们看到了新一届政府言必行、行必果的气魄和行动”。

舆论认为,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历来是我们党选人用人的重要原则。只有破除那些针插不进、水泼不透的官员“小圈子”,进一步引导各级干部把智慧和精力都集中到干事创业上来,创造出更多经得起实践检验、人民检验和历史检验以及人民称赞和拥护的政绩来。